健身养生谈 无暇赴死之后,还会有007吗?( 二 )


但是已经有些手生的邦德 , 还得解决许多新的难题 。
比如同样是以00作为代号的新晋特工诺米 , 不仅在执行任务时跟自己抢功 , 还咄咄逼人地想要完全取代自己的位置 。
又比如为了从监狱中的骷髅党前首脑嘴里套出情报 , 不得不和阔别已久的爱人合作 。
当然 , 也有系列中优秀的保留项目 , 比如这次的新邦女郎(安娜·德·阿马斯饰)就是不出意料地又美又能打 。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 , 邦德发现 , 他们这次要面对的 , 是比以往所有敌人都要强大的威胁 , 新仇旧恨接踵而至 , 他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接下来的剧情 , 桃不说 , 大家也都能猜到 。 但是即使猜到了 , 也没啥影响 , 想要去看的人依然会去电影院看完剩下的剧情 。
这也正是007系列电影的魅力 , 两三句话就能概括的剧情 , 配合上詹姆斯·邦德招牌式的特工动作 , 以及一系列华丽的爆炸、动作和音乐 , 让观众在两小时的电影享受中 , 看回了票钱 。
自从1962年的007系列开山之作《007之诺博士》开始 , 近60年的时间里 , 一共有6任演员出演邦德 , 以及对应的25部正统的007系列影片 。
6位邦德虽然各有千秋 , 但是从穿衣搭配、生活品味乃至撩妹技术上 , 无一不是担任着满足直男对于上流社会生活的向往 , 并且寓教于乐的“直男圣经” 。
比如作为一个有时间观念的人类高质量男性 , 一定要带块能够彰显品味的好表(劳力士、欧米伽等) 。
比如不论多忙 , 都要衣着得体 , 最好是直接穿上高档的定制西服 , 参加晚宴 。
比如要自律 , 练出一身腱子肉 , 既愉悦别人 , 又满足自己 。
当然 , 这些都是属于“寓教”部分 , 教给观众们该学的技巧 。 不过 , 多数观众更想看的 , 还是“于乐”部分 。
比如看着詹姆斯·邦德开着阿斯顿·马丁周游列国 , 欣赏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
比如看主角如何潇洒地在赌场上挥金如土般豪赌 , 事成之后 , 依然保持云淡风轻 。
当然 , 最想看的还是风情万种的邦女郎们 。
此外 , 007系列更是开创了干马提尼鸡尾酒的一种颠覆式新喝法:摇匀 , 不要搅拌 。
鸡尾酒不用搅拌棒 , 就像点了鸳鸯锅以后再撤掉中间的隔板 。 不是不可以 , 只是有种奢侈中带着没必要的浪费 。
简单概括一下 , 在很多人看来 , 007中的谍战剧情和高科技武器以及电影特效只是个幌子 , 真正吸引人们去买电影票的 , 还是香车美女、环球旅行、高档西装以及奢华赌场这些“高档生活的视觉体验券” 。
这60年来 , 007系列靠着“詹姆斯·邦德带你看人类高质量生活”的方式 , 征服了不少观众 。
但是近20年以来 , 肉眼可见的一个问题是 , 虽然很多观众是看着丹尼尔·克雷格长大的 , 但是却鲜有新的年轻观众加入007粉丝这个群体 。
这是因为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007系列的重要卖点“人类高质量生活科普”早已被互联网的便利所瓦解 。
这么多年下来 , 007系列其实只是科普了寥寥几个奢侈品和豪车的品牌 , 给观众展示了一下特工御用跑车阿斯顿·马丁 , 以及电影里反派爱开的路虎等等 。
可是在赛博世界里 , 各路网红们炫富的花样可比007多太多了 。
其实相较于前几任007 , 克雷格版的007已经省去了许多浮夸的奢靡生活场景和脱离现实的高科技工具 , 改为冷硬偏写实的风格呈现 。 但是 , 这仍然没能让多少90后、00后加入007的粉丝大家庭 。
要知道 , 相比前5任007 , 丹尼尔·克雷格版的007 , 无论从形象上还是风格上 , 已经和之前偏好莱坞的风格有了很大的不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