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女人的颜值焦虑很值钱:一个美容仪融资额翻了几十倍,雷军投了好几个( 二 )
这些当然是产品方说法 , 放在C端 , 消费者的体验最重要 。 那么美容仪产品行不行?或者换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法:
美容仪是不是智商税?
在小红书中 , 明星的背书视频层出不穷 , 更有不少美容仪与明星合作 。 例如 , 点赞较多的关晓彤与张雨绮的视频下面 , 有人说“被种草 , 要去买” , 还有人说“效果不错” , 也有人说“没什么可信度 , 都是广告”、“买了 , 没啥感觉” 。
打开淘宝 , 美容仪的价格参差不齐 , 一两千到上万的都有 , 但价格较高的更多是国外品牌 , 比如宙斯一款美容仪上万 , 下面一千余条评论 , 正面反面都有 。 与此同时 , 二手交易网站上也有不少人售卖二手美容仪 , 说没什么作用的也大有人在 。 我找了5个消费者问他们的使用体验 , 有人说我跟本就不常用 , 落灰了;也有人说坚持用会有效果;还有人认为不如去美容院 。
达晨财智是AMIRO的B轮领投 , 达晨财智大消费与企业服务行业投资总监王晗看中智能硬件以及家用美容仪的市场空间 , 她说 , “这一定是一个未来会起势的地方 。 ”
美容仪是一个介于护肤与医美的增量市场 , 智妍咨询数据显示 , 中国美容仪需求量从2014年的131.9万台增长至2019年的655.2万台 , 增长复合率达37.79%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 , 国内美容仪器市场规模增速在2016-2020年5年的时间里 , 超过了美容个护和医美的市场增速 , 突破百亿 。 预计将在2026年突破200亿元 。
天猫数据显示 , 今年618期间 , 预售首日开场前1小时 , Tripollar美容仪、雅萌美容仪、Ulike脱毛仪的销售额登上了天猫预售全品类的十大爆款行列 。 其中 , Tripollar预售额超2.6万件 , 位列“十大爆款”之一 , 该品牌仅2020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 。
正是因为市场份额的增速 , 众多玩家涌入 。
颜值焦虑?
美容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不少人将它的火热归结于容貌焦虑 。
2013年 , 以科莱丽、Foreo代表的”洗脸神器“最早进入中国市场 , 洁面仪就是从此处开始大规模流行 。 2015年 , 以日本雅萌品牌、ReFa为代表的的微电流与射频类按摩仪开始流行 。 国内美容仪品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萌芽 。
王晗认为 , 容貌焦虑只能概括一种现象 , 却不能综述全貌 。
“这是一种认知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 你想想 , 以前的人们只会在脸上拍拍大宝 , 没有那个条件 。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用各种不同的产品 , 洗面脑、眼霜、水、乳、精华、日霜、晚霜等等 。 人都希望自己更好 , 没有人会希望变差 。 ”
爱美之心 , 人皆有之 。 “靠脸好吃饭”从来都不是新鲜事 , 就连亚里士多德都会对弟子说 , “俊美的相貌是比任何介绍信都管用的推荐信 。 ”
据英国《经济学人》研究 , 权力往往属于颜值更高的领导人 , 美国劳动力经济学家也在《颜值与劳动力市场》中说 , 颜值和终生劳动力收入呈现关联 。
追求美是一种人类普遍有之的现象 , 只是存在度的不同 。 被称为“她经济”的女性消费者在颜值经济上的贡献更甚 。 当然 , 新兴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着诸多问题:消费社会下 , 互联网新型的、实时的新型社交关系不断放大了颜值的影响力 , 过度颜值焦虑造成过度审美、美的标准单一、非理性消费、盲目从众等现象 。
王晗认为 , 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 , 地位的提升、收入水平不断增高 , 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多希望取悦自己 , 美容仪之类产品的发展并非只是容貌焦虑 , 更是时代进步下思维模式改变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 。 “家用美容仪美容会变成一种寻常的护肤方式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神“宽胯”的鲨鱼裤美女,擅长打造优雅靓丽风,魅力无穷
- 女神苏提达是冻龄女神,“花仙子”造型美出圈,高颜值碾压茜茜公主
- 下巴一直感觉王子文很像另一个女星,终于找到了
- 小美女子做全麻隆鼻,术后2天竟发现当时已怀孕,术前检查却毫无征兆
- 斑点祛斑不如防斑,告诫:这7个长斑原因,女人要注意避开
- 进行悄悄告诉女人:护肤牢记4个“秘诀”,四十岁看起来也很年轻
- 品牌富婆凯莉·詹娜浑身肉色和红色相间,既光彩照人,又令人恐惧
- 什么各大女星的卸妆照,赵丽颖可爱,你觉得谁变化大呢
- 鸡蛋 单眼皮女生看过来!4种日常眼线画法,超简单打造高级感眼妆 。
- 妆面 这些口红颜色也太适合秋冬了吧!不仅提气色,还显白又高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