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子教育:到底是该逼孩子,还是该放养?也许,我们都错了!( 二 )


其实 ,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 家长需要去搞清楚 , 孩子为何说不上了 。
对于一些年幼的孩子 , 往往都是随兴而致 , 兴趣没了就没动力学了;
而有一些孩子 , 则可能是在真正接触后 , 遇到了一些困难 , 被挫折感打败了 , 所以不想再学下去 。
这时候 , 其实便需要有大人的适度逼迫了 。
1)对于前一种的孩子 , 如果家长放任 , 听之任之 , 那么很可能在今后孩子做什么事情都难以有始有终 , 长期过于随心所欲 , 会让孩子形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 。
家长适度的逼迫 ,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行为负责 , 有利于去塑造孩子的品格 , 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
02)而对于后一种情况的孩子 , 则是一种对困难的回避表现 。 一次两次可能没有什么问题 , 但长期这样应对困难 , 却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回避困难的模式 。
而在长大后 ,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中 , 还是生活人际关系中 , 更多地也会带着避免失败趋向的动机去应对挑战 , 而不会想要追求成功 。
相反 , 这时候父母能够适当的鼓励孩子再去尝试 , 适度的逼迫从外部动机让孩子能坚持下去 , 挑战困难 , 或许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
当孩子坚持过了 , 体验到了成就感和喜悦 , 内心对于这样的活动可能不再是之前仅仅感兴趣 , 而是有了特殊的意义 , 真正的喜欢上 , 这时候就不需要父母的逼迫 , 孩子也会自发地去继续学下去 。
孩子|亲子教育:到底是该逼孩子,还是该放养?也许,我们都错了!
本文图片

02
守好底线 , 有原则意识
有些原则性的、重要的事情、常识性的事情 , 必须从小培养好 , 适当逼 。
比如基本的吃饮食习惯、不打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等 。 权威式的教养方式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
父母有明确的要求 , 可以积极回应孩子的需求 , 与孩子能平等交流 。 在与孩子的互动交往中 , 父母是有原则的 , 也可以让孩子养成原则意识 。
孩子|亲子教育:到底是该逼孩子,还是该放养?也许,我们都错了!
本文图片

此外 , 对于父母来说 , 难的可能是知道哪些该逼 , 哪些不该逼 。
对此 , 可以从以下几点去考虑:
1)逼迫多点体验 , 但不逼孩子“热爱”:
孩子在初期时 , 可能难以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 这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去体验 , 体验一段时间后 , 真的不喜欢父母也不必逼了 。
2)逼迫孩子在困难中坚持
无论是谁 , 遇到困难会想逃避是自然不过的 。 但如前所述 , 如果让孩子总在困难中逃避 , 终究不利于孩子成长 。
这时候 , 父母恰当的逼迫 , 或许可以让孩子坚持下去 , 至少解决了眼前的困难 , 有成功的体验后在放弃 。
3)一些试错成本高的 , 比如安全问题 , 健康问题 , 孩子明显难以承担试错后果的 , 便需要父母的逼迫 。
弗洛姆曾说: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和控制 。
父母的逼迫 , 把握好度 , 便是在教育、塑造孩子;而超过了度 , 便可能走向教育的对立面 , 成为使用父母权威来操纵和控制孩子的父母 。
而给孩子自由 , 也要让孩子知道有限度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 而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由 。
【孩子|亲子教育:到底是该逼孩子,还是该放养?也许,我们都错了!】▎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 , 转载时请标明出处 , 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 , 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