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二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这让我想起有一个哲学家叫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喜欢沉思美的人,有一天他发现了“美是和谐的” 。比如音乐,忽高忽低,忽刺激忽低沉,是不会令人有悦耳的体验,自然就不美 。
美虽然一种感觉与欣赏,难触摸难判断 。但分享美,需要存在信息对等 。可以美化信息,而不是遮挡信息,如同一座山,我们给它一块面纱,但还是山,水也是水,沙滩是沙滩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精致的假象,从何而来?
小红书是一个分享精致生活的社区,一开始很多人都喜欢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瞬间 。如和朋友约了好久的见面,长途跋涉去到了一个美妙的地方,再把美好、心情分享出来 。
就像小红书的标语:“标记我的生活 。”如无意外,这里会是一个人们分享生活的小世界,将看到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面貌 。
然而小红书变了,想到它,无非就是漂亮的妆容,潮流的穿搭,杂志海报式的美照,和同样精美的拎着大牌包包,用着奢华物品的生活方式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为何会从原来多元的美,变得不普通又单一了呢?这或许与小红书的推荐机制有关 。
有人做过观察与统计,小红书出现最高的标签是,出片 。比如“超好拍秘境”“超出片”“这个角度机位出片一级棒”“吐血安利,一定要这么拍”......
小红书的一些博主也有类似的苦恼 。如果笔记上的文案,没有当下的流行词热点词,没有表情包;如果照片,没有穿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妆容,没有大片背景,分享的内容,便石沉大海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一千种人,就有一千种生活方式 。而小红书,拒绝了另类,拒绝不一样 。
更为严重的是,它宣扬的是“营造的美”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彭兰,写过一篇文章,就叫《美图中的幻像与自我》 。提到这样的美,只是制造出的一场“幻像”,只有一个壳子,没有真情实感,只是一种表演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真正的精致,是一种滋养
不久前,有一位当了四年的小红书博主,离开了互联网 。原因很简单 。
“每天醒来在床上刷1个多小时抖音,磨蹭到12点起床,然后准备脚本 。”再无一例外地穿戴打扮好,出现在选好的地方,然后摄影、修图、分享,最后收获点赞 。
镜头里的她,很精致 。可她说:“生活中碰面的只有化妆师和摄影师 。”时间久了,这样的虚无,挖空了自己的生活 。于是她选择离开,“重新出发,去读书” 。
小红书 小红书的网图滤镜:过度美化,伤害了谁?
文章图片
图|清凉地儿-了琹 ?
精致,不该是一种消耗,而是滋养 。
就像《浮生六记》的芸娘,大家都很喜欢她 。芸娘观察到荷花“晚含而晓放” 。便在某一个夜晚,用小纱囊撮少许茶叶,放在将含的荷花心,第二天再起来个大早,取出茶叶,最后泉水冲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