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兰|我想对每一个童年不幸的人说:这从不是你的过错( 二 )


语兰|我想对每一个童年不幸的人说:这从不是你的过错
本文图片
最终在邻居的劝导下 , 外公给爸爸打了电话 , 语兰不让 , 说那已经不是自己的爸爸 , 自己只有妈妈 , 可妈妈在千里之外 。
十几分钟后 , 爸爸赶到外公家里 , 二话不说 , 狠狠地给了语兰两个耳光 。
一群大人 , 两个暴力家长 , 一个柔弱女孩 , 语兰最终屈服了 , 这是她第一次反抗 , 也是唯一的一次 。
一直到高中一年级 , 不管是面对同学老师 , 还是家人 , 语兰都尽可能听话 , 但这种听话仿佛有毒 , 把语兰所有活力和生命力都抽走了 。
语兰总是胸腔沉闷、睡眠不好 , 压力很大 , 一点挫折就觉得世界要崩塌 。
夜里常常蜷缩着身体 , 在宿舍上铺流眼泪 , 有时候哭到身体颤抖 , 甚至想要自杀……
但觉得如果这样死掉 , 妈妈会很伤心 。 如果妈妈能够想开的话 , 真的不想活了 。
假期中的某个凌晨 , 妈妈无意中发现哭泣的语兰 , 问她怎么了 。
终于 , 语兰忍不住放声大哭 , 那一刻所有的隐忍都随着眼泪尽情释放 , 吓坏了妈妈 。
妈妈陪语兰到医院诊断、服用药物 。 尽管语兰自杀的欲望不再强烈 , 但内心还是阴沉黯淡 , 毫无光明 , 也毫无希望 。 她还因为妈妈每个月都要为自己付医药费 , 而感到愧疚 。
在这样的状态下 , 妈妈带语兰来到了咨询室 。
2
改变 , 是从心理咨询开始的
和语兰的咨询 , 持续了一年多 。 我带领语兰学着感受情绪 , 并表达出来 , 允许她以舒服的状态 , 自由地呆在咨询室里 。
很多时候 , 语兰在面对别人的时候 , 总是强撑着 。 在咨询中 , 最初也是如此 , 她需要不停地讲话 , 似乎沉默几秒钟 , 就会被尴尬杀死一般 。
随着咨询进展 , 她慢慢允许自己沉默、安静 , 也逐渐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
第10次咨询时 , 语兰慢慢体验到自己并不想死 , 只是真的不想这样痛苦的活着 。
她希望能够轻松、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 也渴望拥自在的友谊 , 来缓解孤单 。
当她有这样的觉察时 , 改变已经悄然发生了 。
a. 自杀的想法 , 只是想法
当语兰明白 , 自己想要自杀 , 只是太不喜欢当下的痛苦 , 而非真的想杀死自己 , 这本身就能够给内心带来希望 , 可以为想要的状态去努力 。
于是 , 每天晚自习结束后 , 不管多晚她都会坚持跑步 。 如果遇到天气不好 , 就在室内蹦蹦跳跳 , 让身体先健康起来 。
b. 讨好与伪装 , 只是自保
语兰在人际关系中 , 习惯讨好别人与伪装自己 , 这让她身心俱疲 。
在咨询中 , 她发现在成长历程中 , 她只学会了用讨好、示弱的方式面对外部的压力与攻击 。
当想要表达意见时 , 外公“不是你错了 , 就是我错了”的极端思维 , 让她只能隐忍;放假时 , 无家可归的被忽视感 , 让她在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 , 也会担心别人厌恶自己 。
当语兰看到 , 这只是自己活下来的一种自我保护 , 对自己的攻击和厌恶慢慢就降低了 。
语兰|我想对每一个童年不幸的人说:这从不是你的过错
本文图片
c.困难不是过错
语兰发现 , 自己童年遭受的这些苦难 , 只是她遇到的困难 , 而不是她的过错 。
爸妈离婚 , 不是自己的错;妈妈远走再婚 , 也不是自己的错;外公暴力 , 更不是自己的错……
不同的归因 ,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
“是啊!如果是自己的过错 , 那就是我这个人本身很糟糕 , 是有罪的 。 但若是自己的困难 , 那我就可以想办法来帮助和支持自己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