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处处马洛卡 | 裘索( 二 )
领略了古镇的艺术气息、自然质朴的原始魅力 , 坐夜行小火车离开索列尔 。 入夜寒意有加 , 逾越百年的老旧的车厢没有任何取暖设施 , 前卡座的西班牙小女孩在薄雾的车窗上涂鸦着谁也看不懂的涂鸦 , 累困了的儿子在车身的摇晃中渐入梦乡 。 月下夜归人、身寒茶当酒 , 我的思绪也随之回归到物质贫乏而充满童趣的幼时 。 随着耳边“咔哒咔哒”单调重复的小火车前行的节律 , 不知不觉地低哼起肖邦的雨滴 , 指尖在茶桌上点击起单调重复的雨滴节拍 , 明后天去肖邦小镇走走 。
距首府17公里的瓦德摩萨科的肖邦小镇 , 坐落在清雅脱俗的田园诗歌般的山谷间 。 建筑古雅、艺术人文浓厚 , 行走在鲜花满墙的的肖邦小镇宛如穿越时间隧道行走在中世纪的欧洲 。 肖邦与离异不久的乔治桑在巴黎相识相恋、第二年与大于六岁的桑远离滚滚红尘的巴黎来到人烟稀少而又风和日丽花香满岛的世外桃源---马洛卡 , 在修道院内租下了三房一露台 , 共度一个凄凉而又爱意浓暖的马洛卡之冬 。 也就是在这个地中海离天堂最近的美丽岛屿 , 肖邦沐浴在阳光和情爱里疗养肺结核病体 , 创作了很多经典钢琴名曲 。
一天桑出门购物 , 天下起了豪雨 , 贫病交加躺在病榻上的肖邦孤寂而担忧 。 天幕降临、迟迟不见桑的归来 , 此时又偏遭屋漏进雨 , 在夜雨滴答滴答的焦虑中 , 起身创作了流芳后世的雨滴 。
未婚同居、惊世骇俗的组合 , 姐弟恋的波兰钢琴家肖邦和法国小说家桑在岛上卡尔特修道院度过凄美冬天的爱情故事引无数情侣爱伴竞相造访 。 小镇处处飘逸着肖邦的影子、流淌着肖邦的雨滴 。 音乐诗人的手稿向人们讲述着在冬夜的雨滴声中谱就的雨滴心路 。 修道院悬崖一侧的露天庭园 , 花藤游廊 , 望向尽头堪称绝景的悬崖 , 浪漫又古雅 , 就连如厕的标识、也充盈着的艺术 。 修道院中庭的回廊 , 呈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肃穆空灵 。 修道院内保存着故居的原样 , 肖邦当年弹奏的钢琴和零落的乐谱 , 桑的《马洛卡之冬》的手稿 , 这些琴谱书稿、悠远温润的旧物 , 见证了钢琴诗人浪漫主义钢琴前奏曲创始人和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在马洛卡度过的那一个阳光灿烂而又凄风苦雨的冬天 , 诉说着姐弟恋的二人在马洛卡的爱情之旅和创作之旅 。
肖邦故居周边的古朴怀旧、低奢风雅的氛围是钢琴家和小说家二人的所爱 。 弄巷随处可见各家门前窗台摆放着各色植物花卉 , 把墙体妆扮得趣味盎然 , 不大的私家花园各显屋主的情致、小镇的人们以独特的方式绽放自家的美丽 。 广场、花园、庭院、纪念碑这些准建筑 , 盆栽满目 , 尤其是依山而建的屋舍、陡崎而狭窄 , 陡峭街巷的窗墙上挂满了鲜花和热带多肉植物 , 每一堵墙不失为花卉创意的领地 , 这也是街坊间不动声色的秀展甚至内心的花艺竞技 。 墙檐下窗台上、把一盆盆小花错落有致地吊挂在屋墙 , 整面花墙就是一幅立体的呼之欲出的植物艺术品 。 从无处不在的小小花卉里不难发现小镇的人们对生活的满腔热爱 。
“我漫步在棕榈树、雪松、芦荟、橘子树、柠檬树和石榴树下 , 天空是深蓝色的、山是翠绿色的、空气好极了”——肖邦如是说
就是这个悠闲宁静、寂寂无名的小镇 , 肖邦和桑度过了一段浪漫的冬日时光 , 肖邦创作了《雨滴》、而桑则写下《马洛卡之冬》 。
古朴静谧、隐世脱俗的自然魅力、世间诸多名流在此寻求出世般的祥和宁静 。 肖邦博物馆、有着年代感的石瓦屋宇 , 就是当年肖邦和桑度过的马洛卡冬天的居所 , 在这里、肖邦创作的最为著名的雨滴即《降D大调前奏曲》和其他钢琴名曲 , 修道院里每天八次、每次十五分钟的钢琴独奏会 , 弹奏的都是肖邦的经典名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听雨感悟 听雨感悟有什么
- 降央卓玛:婚后处处帮娘家,被婆婆当亲女儿,3个孩子都是婆婆带?
- 恋爱|“她处处不如我,你为什么背叛我?”恋爱中开小差跟这一点有关
- “她处处不如我,你为什么背叛我?”恋爱中开小差跟这一点有关
- 有教养的孩子处处受欢迎,跟着这本书做有教养的孩子(3-6岁)
- 梅根·马克尔|英媒:梅根处处模仿辛普森夫人,最重要的一点却没学到,该学学
- 花木兰家有几口人 花木兰家有几口人解释
- 问题:老师 你又凭什么能要求一个和你素未相识的人,短时间内让你处处满意吗
-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的前两句是什么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的前两句是哪句
- 她们的名字:怕媳妇给儿子拖后腿的张母,处处透着一个婆婆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