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逝世17年:男人最深情的样子,他都有了( 三 )


真正的知己 , 无需刻意联系 , 却时常惦记;无需朝夕相伴 , 却惺惺相惜 。
他们虽然和你没有家庭的羁绊 , 但总能在你需要时出现 , 成为阴雨天后及时的美丽 。
山河不足重 , 重在遇知己 。
遇到这样的朋友 , 是一生的幸运 。
巴金逝世17年:男人最深情的样子,他都有了
文章图片
尘世里 , 做最善良的凡人
除了对身边的亲友重情重义 , 巴金对素不相识的人 , 也十分上心 。
巴金成名后 , 有很多读者给他写信 。
为了不让大家期望落空 , 巴金经常不厌其烦 , 一封封回信 。
和很多作家不一样 , 巴金对读者的关心 , 不是纸上空谈 , 是落到实处的 。
年轻的读者 , 很容易被巴金小说里赤诚和热血感染 , 想外出闯荡 。
巴金总是耐心地劝导他们 , 先好好学习 , 再走进社会 。
为了帮助年轻人拓宽眼界 , 巴金有时还亲自掏钱买书 , 送给他们 。
一次 , 有个女读者被家人逼婚 ,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 写信向巴金求助 。
巴金就和两个朋友一起 , 替女孩还了80多块的债 , 并把她平安送到上海的舅父家 。
巴金逝世17年:男人最深情的样子,他都有了
文章图片
有人曾问巴金:
“你是不是有一把钥匙?不然你怎么能打开年轻人的心灵之门?”
巴金总是笑笑:
“我哪里有什么秘诀?只是我把心交给读者 , 他们也把心交给了我 。 ”
81岁那年 , 巴金曾收到了10个小学生的来信 。
原来 , 这些学生对社会上“为钱工作、为钱学习”的风气感到困惑 , 想让巴金来指点迷津 。
当时巴金已经罹患帕金森症 , 握一支笔 , 都感觉有千斤重 。
但他还是给孩子们寄出了两封信 , 第一封告诉他们 , 信已收到 , 不要着急;第二封则详尽地解答了孩子们的所有问题 。
在每天只能写几十字的情况下 , 第二封信 , 巴金写了足足50多天 。
巴金逝世17年:男人最深情的样子,他都有了
文章图片
巴金曾动容地说:
“我是春蚕 , 吃了桑叶就要吐丝 , 哪怕放在锅里煮 , 死了丝还不断 , 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 ”
这位善良的老人深知 , 自己的一点善意 , 对别人来说 , 可能就是继续生活的信心 , 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
所以 , 他总是心甘情愿地 , 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光和暖 。
这世上 , 总有些人活着 , 是为了别人更好地生活 。
而当生命的火焰熄灭 , 他们留下的温柔和闪光 , 也将永远在世间熠熠生辉 。
巴金逝世17年:男人最深情的样子,他都有了
文章图片
有人曾给巴金写过这样的祝寿词:
时光如水 , 巴金是金 。 真心真爱 , 深意深情 。 大智大悟 , 举重若轻 。 大作大家 , 淡泊宁静 。
巴金这一生 , 亲历过痛失爱人的绝望 , 和被疾病折磨的痛苦 。
但他内心 , 却始终清澈温暖 , 纯良如初 。
过往的伤痛和龃龉 , 都被他默默消化掉 , 化成细枝末节里的善意 , 摆渡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
而这 , 或许便是人生的智慧所在 。
你若深爱 , 生活便处处可爱;你若善良 , 世界便处处有光 。
其实 , 这一生是苦是甜 , 是喜是忧 , 从不在于我们的经历 , 而在于我们的态度 。
那些始终心怀热忱的人 , 并不是因为他们从未历经沧桑 , 而是他们早已参透了生活的真相:
人生难免坎坷 , 命运难免不测 , 但只要一直保持一颗滚烫的心 , 得到的 , 总会比失去的多 。
就像泰戈尔说的: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