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 为武则天去“妖魔化”,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一代女皇
历史应该如何阅读、如何研究、如何理解?这本就是一个难解之题,因为古往今来,对于历史的研读常常会受到史料的政治背景、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年代的久远以及迥然不同的记载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尤其对于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而言,她的身上则存在着更多的谜团与讨论,揭开这些谜团则需要更为大量的研究,但也因此而产生了丰富的政治与文化解释空间 。
孟宪实教授在本书一开篇便围绕着有关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研究方向和依据展开了讨论,相继阐述了几种史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其中,公共史学中可以参考借鉴的观点和资料并不算多,因为“公共史学,虽然是史学的一部分,但是重心所在是消费历史,不是研究历史,而是了解历史故事、编排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感悟人生、理解文化以及传扬民族精神” 。
而在传统史学与新史学之间也存在着研究倾向上的差异性,传统史学更注重政治借鉴和道德评价,于武则天的研究而言,则是体现在对其个人品行、道德,以及与身边人之间的关系上;新史学则是主张实事求是、客观评述,具体到武则天的研究,则是更强调其社会意义 。
在《武则天研究》当中,孟宪实教授是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来解读武则天其人其政,从武则天的出生到归葬,她充满传奇性的一生被细细拆解开来,呈现出最真实、最完整的一代女皇 。
文章图片
书中围绕着“废王立武”事件进行了大量阐述,其中不乏从李义府、李勣等评价很低、名声很差的将相入手,进行了大量史料的对比研究,不以私德等主观因素进行过度解释,而是以更为客观的态度分析这一历史事件 。
以李义府为例,作者在书中写道,“史家把李义府与武则天相牵连,武则天才是真正目标”,这样做的原因其实与将武则天和唐高宗对立起来的叙事策略如出一辙,都是为了妖魔化武则天,在李义府身上挖掘与武则天的联系也是如此,李义府这样一个得志小人的靠山,“自然也不会是正人君子了” 。
而在有着“奸臣”之称的唐初杰出军事将领李勣身上,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强行”关联,因为李勣在唐高宗“废王立武”时表达了支持的态度,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让唐高宗更坚定了这一决定,李勣也因此而背负上奸臣骂名 。
对于李勣事件,史家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陈寅恪主张的地域集团说以及后来的阶层集团说是比较主流的说法,然而作者认为,研究“废王立武”事件,地域集团说和阶层集团说,都有过度解释之嫌 。经过作者大量的史料研究、分析和论证,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支持唐高宗的李勣、许敬宗和李义府都是来自于不同地域,而他们选择站在唐高宗一方支持其废王立武的决定,是因为“他们同属于东宫旧部”,而在唐朝历史上,“王府、东宫的属官参与政治斗争是常态” 。
文章图片
【武则天 为武则天去“妖魔化”,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一代女皇】事实上,对于武则天“妖魔化”的评价,一直在传统史学中占据着主流地位,不仅限于上述与群臣关系的解读,也包括赫赫有名的小公主之死事件 。
有关武则天与唐高宗的这个新生小公主的夭折之谜,相信很多人听过的不外乎这样两个版本,一则是公主“暴卒”后,武则天将公主之死的罪魁祸首推给了王皇后;另一则更是离奇,说是武则天亲手扼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当然,还有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就是武则天先亲手杀掉女儿,然后嫁祸给王皇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上海容大:凝聚团队力量 铸造企业精神
- 和领导关系越好,越不要有不尊重领导的行为,会被领导反感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九言|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