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的“数一万颗米”到底是啥作业?这种作业的意义何在?( 二 )


还会考验亲子能力
对于网友两种不同的理解 , 在成都市双林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王瑞老师看来 , 此作业实际是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 需要家长去积极引导孩子 , 用合理的方法数出一万粒大米 。
他表示 , 完成此作业 ,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 。 第一个方法是称重法 , 实际与古代“曹冲称象”的原理很相似 。 例如 , 先称50粒米的重量 , 记录下来 , 50粒再乘以200就可以得一万粒米 , 那么我们就只需要再称200个刚记录的50粒米的重量 , 这个重量大概就是一万粒米的重量了 , 也就得出了大约有一万粒米 。 “从统计意义上看 , 单个米粒的重量、体积其实有所差异 , 但是一杯米、同样重量的米的粒数就会相差无几 。

第二个方法就是容量法 , 例如可以去找到一个固定容积的容器 , 例如矿泉水瓶盖这种 , 只要是去拿到一个矿泉水瓶 , 然后数出一个盖子里有多少粒 , 然后再将一个盖子里的米粒进行估算 , 最终再计算出一万粒米需要多少瓶盖就可以了 。
微博热搜的“数一万颗米”到底是啥作业?这种作业的意义何在?】对于视频中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数米”作业 , 王老师认为 , 作业实际上是在考察学生能否想出简便办法来数出一万粒 。 如果家长只是纠结于精确地数出一万粒 , 反而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 “有些家长会直接代替孩子来数米 , 没有让孩子得到锻炼 , 而且还会抱怨、质疑学校老师胡乱布置作业 , 增加家长的负担 , 其实是没有理解教师出题的真正用意 。 ”
微博热搜的“数一万颗米”到底是啥作业?这种作业的意义何在?
文章图片
数大米视频截图
王老师还强调 , 其实很多学校也都布置过数一万粒米这样的作业 , 就这项作业来说 , 并不是要求学生“简单粗暴”的数米 , 也不是考验孩子耐力与了解数字 , 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更加简便的估算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
除了数大米
还有哪些作业可以锻炼孩子的其他能力
由此看来 , 除了数大米 , 也有很多作业能够更好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郭小玉也提到 , 数学和文科类不同 , 不仅仅只是靠记忆 , 还会涉及到理解和应用 。 学数学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 而不是机械算数 。
在他眼中 , 很多学校也会留一些拓展性作业给孩子 , 不少作业都需要亲子配合才能最终完成 , 不仅能增加亲子关系 , 也能让父母激发孩子去进行学习 。
“很多家长可能会误解此类作业的意义 , 单纯只是认为作业比较奇葩 。 如果大家换一个思路对待这道题 , 完成起来也会变得更简单 。 ”郭老师建议 , 家长们还可以采用这几个简便的方法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
她表示 , 一是可以采用纸牌游戏 , 例如把纸牌按照点数、颜色进行分类 , 通过了解纸牌的数量和构成 , 能够锻炼孩子对于分类和数字的敏感性;二是采用彩泥捏数字的方法 , 就是用彩泥捏出熟悉的数字 , 也能加深孩子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三是可以切水果的玩具模拟练习 , 观察纵切面和横切面的不同 , 为后期的认识图形做好相关准备 。
此外 , 郭老师还提到 , 大家常见的画月亮、模仿名画等作业其实也是在提升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 不仅仅只是针对数学学科 。
例如 , 要求学生自己模仿世界名画 , 不仅能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 , 也能让孩子们学会了解原作者的创作思路以及色彩搭配;通过画每天晚上同一个时间的月亮 , 不但能了解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变化情况 , 同时也可以学会观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