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化 从名媛污名化,谈集体无意识“猎巫”( 四 )


而我们从这些污名化里可以得出一些共性:人们通常因为道德恐慌而猎巫 , 比如对丁克或单身族的猎巫 , 表现在冠以自私之名加以谴责 , 实际也潜藏着人们觉得繁衍子嗣是大事 , 不愿意的人不符合主流 , 会颠覆主流文化 , 我无数次听到有人质疑 , 如果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想生了 , 国家怎么办?
比如对阴柔男性的猎巫 , 如果男人都这样 , 谁来保家卫国?
比如对同性恋群体的猎巫 , 年轻人都照着学 , 中国就完了 。
这些道德恐慌 , 放大了人们的恐惧和愤怒 , 形成很多社会无意识的狙击 , 好像他们所想的事情 , 真的变成真的一样 , 但现实情况往往没有那么糟糕 , 也远非他们想的那么恶劣 。
他们没有看到他们所猎巫的对象 , 生存环境并没有他们想的那么舒服 , 换言之 , 该同性恋的人是同性恋 , 不是的人 , 根本不会为了所谓的赶时髦而追风成为同性恋 。
同时 , 无论拼单名媛 , 佛媛 , 冰媛 , 包括后来所谓的病媛 , 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那群人 , 是社会群体标本里 , 非常微量的那部分 。
而一个良性的社会 , 一定是一个并不追求精神完全统一的社会 , 也不过分追求英雄崇拜的社会 , 因为大多数时候 , 大家只是生活而已 , 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 。
弘扬主流文化 , 主流道德 , 这无可厚非 , 但没有必要对非主流群体和道德 , 赶尽杀绝 , 更没有必要出于取悦主流 , 采用构陷甚至编造的方式 , 而故意将这些人特里拉出来溜一溜 。
04
罗纳德·赫顿在《巫师:一部恐惧史》中表示 , 猎巫仍然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活跃的问题 , 而且很可能正在恶化 。
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误解 , 或压制不同亚文化的趋势 , 是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主题 。
只是 , 人们也习惯给自己找一个崇高的理由 , 占据社会道德高地 , 岂不知 , 道德有时就像小丑 , 任由群众打扮 。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 由民族主义、种族或宗教等产生的强大社会群体的身份认同的形成 , 是导致迫害的一个因果循环链 。
“因为人们从身份发展出我们不是什么”和“我们是什么” , 因此担心容忍“我们不是什么”会导致侵蚀“我们是什么”的身份 。”
将多元视为危险的看法 , 导致了迫害 。
也就是说 , 今天猎巫的本质 , 就是寻找真实或想象的邪恶力量 , 以便驱逐和摧毁它们 。
但从佛媛事件到病媛事件 , 我们还会发现guan mei下场定性 , 手撕 , 是后续规模效应产生的源头 。
最初由guan mei批评了佛媛现象 , 于是有些取悦和谄媚的媒体 , 开始更大范围的猎杀 , 这也意味着猎巫举动 , 不仅是主流对非主流的厌弃 , 还有特殊的政治因素在作祟 。
当特殊的十年里 , 知识分子被定性为臭老九时 , 这种规模效应我们也看到了扩张和延续 , 历史总是在反复 , 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
说到底 , 这也是我多次强调的 , 热比冷 , 更可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