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二 )


文章图片
一个同学家里,有本绘图版的《封神演义》,那是他家的传家宝 。
为读到它,莫言甘愿去他家推磨 。
推五圈磨,才能看一页书 。
莫言推了一上午磨,就能读一下午 。
他就这样,成为同学家的“驴” 。
后来,他又从邻村人那里借来《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书,如饥似渴地读 。
他记性极好,看一遍,就能记住人名、情节和金句 。
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文章图片
一位老师见莫言爱读书,便陆续借给他一些书 。包括《青春之歌》《苦菜花》《林海雪原》等 。
拿到《青春之歌》后,他一头扎进草垛里,一下午就读完了 。
他看得入了迷,竟忘了给羊喂草的事 。蚊虫在他身上叮出许多包,他也浑然不觉 。
天黑了,羊饿得“咩咩”直叫,他这才想起 。
正因为读书不易,每次读书机会,莫言都格外珍惜 。
六十年代初,莫言辍学在家 。
他大哥家有很多语文课本,里面有《林家铺子》《骆驼祥子》《渔夫和金鱼》等经典作品 。
那时,莫言天天盼着下雨 。因为一下雨,就不用下地干活了,他便能躲进磨房读课本了 。
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文章图片
他二哥,也是书迷 。
二哥看书时,莫言总躲在他身后偷看 。每到这时,二哥总会把他推开 。
一次,二哥把新借来的《破晓记》藏到了猪圈里 。
莫言去找书时,头碰到马蜂窝,被马蜂叮惨了 。但他顾不上痛,赶紧看完了书 。后来,他的头肿得像猪头,眼睛成了一条缝 。
小时候的阅读经历,让莫言受益终生 。
1976年,21岁的莫言参军入伍 。
临行前,母亲卖掉自己结婚时的首饰,花4.5元给儿子买了一套四本《中国通史简编》 。
莫言说,正是这套书,让他和一般的士兵有了区别 。
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文章图片
刚进部队时,莫言给饲养场站岗 。没人查岗时,他就偷偷读书 。
一个战友的未婚妻是图书管理员 。
莫言经常从她那里借阅世界名著,比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
三年后,莫言被调到河北保定的一所军校工作 。
为了读书,他还主动申请成为图书管理员 。
在部队多年,莫言读了几百部中外名著 。
这些书,开阔了他的眼界,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
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文章图片
写作
书读多了,便会萌发写作的冲动 。
从70年代末,莫言便开始了文学创作 。
1981年,文学双月刊《莲池》上,发表了莫言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 。
莫言 获得诺贝尔奖9年后,还有人在骂莫言
文章图片
在此之前,莫言多次给该杂志投稿,无一例外全部落选 。
一天,他收到《莲池》编辑部的一封信 。
信中说,他的小说写得很好,希望他能到编辑部去面谈 。
莫言高兴坏了,赶紧请假去了编辑部 。
回家后,莫言觉得不好改,便重新写了一篇,寄给了编辑部 。
几天后,编辑告诉他,这篇还不如前一篇好 。不过,有几个细节还不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