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 二 )


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
本文图片

位于UCCA Edge二层公共区域的柳迪作品
展览以位于UCCA Edge二层公共区域的柳迪作品为开篇 , 艺术家在此延续了其对宇宙、时间与认知边界的探讨 , 随即进入“自在之流” , 此单元以“流动性”为线索 , 由7位(组)艺术家对个体数字化生活的思索与再想象串联成一段水上航程 。 从施政作品中崩塌的冰架 , 到叶轩构建的无尽航行 , 以及武子杨基于巴石河探讨网络建设的数字影像 , 再到邵纯以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的如水塘般的秘境 , 反复出现的“液态”意象是对数字化生存的隐喻式呈现 。 而艺术组合申承帛与金容勋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关注 , 张英海重工业音乐文本互文的文字流与殷漪声音装置流淌出的语言合流 , 揭示了数字科技对个体的身份、行为与感知带来的影响 , 同时作为一种具有反思性与创造力的概念 , 激发人们觉察数字手段与数字物对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塑造 。
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
本文图片

殷漪 , 《我们中的他们 , 他们中的我们》
殷漪的作品《我们中的他们 , 他们中的我们》由50个扬声器和手机通讯界面组成 。 扬声器悬挂在空中 , 形成大小不一的“镞”形 。 50个扬声器 , 其中1个大功率 , 其他49个为同等小功率 。 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向装置输一句话 。 这句话会通过大功率扬声器先播放出来 , 播放结束后 , 49个小功率扬声器会随机旋转至某个角度 , 然后播放各自存有的之前观众的话 。 所有的扬声器播放完毕后 , 大功率扬声器播放的那句话会随机替换49个小功率扬声器中的某一句。
“‘发声’是一个主体向他人显示其身存在的最切身的行为 。 当一句具体的话被说出后 , 它不是在等待一个语言结构意义上的回答 ,而是立刻进入社会结构 , 等待社会结构中他者的应答 。 一句话说出 , 必有应答 , 但应答是否符合逻辑? 说出的是言语还是声音 , 我们能否决定?”殷漪说 。
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
本文图片

通往三层的楼梯上 , 孙一钿的作品 。
展厅的3层是一座“迷雾之城” 。 随着安·维罗妮卡·詹森斯“雾星”的指引 , 城市居民既可以在郭城的《抽象神谕矿机》里占卜算卦 , 也可以享受唐潮最新委任影像作品中无限滚动的信息流 , 抑或透过孙一钿的望远镜在电子风景中反转“凝视”的观看关系 。 这里有帕斯卡尔·伯奇勒为梦游者构筑的异度空间 , 梦中或许能看到林科将虚拟捕捉到现实的天空绘画 , 或是收获辛云鹏似有若无的“礼物” 。 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此相遇 , 郑曦然创造的智能虚拟生物“BOB”在这里经历生死轮回 。 作为穿行这座“迷雾之城”的向导 , 本单元的艺术家们引领观众以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弥散在生活中的数字“邻居” , 而在这些隐秘的相遇时刻 , 转折的奇点或将降临 。
上海|在美术馆和社交网络“同展”,看尤伦斯上海空间的实验
本文图片

UCCA Edge露台 , 强家栋作品 。
自2021年春开馆以来 , UCCA Edge已举办数次展览 , 题材跨越各个领域 , 这次又尝试与线上平台合作 。 开幕当天也吸引了很多流量博主现场打卡 。 抖音艺术负责人陈欣然说:“对于我们来说 , 就是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土壤去传播艺术 , 让公众在这里了解艺术、参与艺术 。 也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共建线上的艺术生态 , 帮助当代艺术破圈 , 让艺术不只属于少数人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