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


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
本文图片
01
最近听到的一件事儿 , 说有两个男的关系非常铁 , 几乎是无话不谈的那种 。 可能也是仗着关系太近 , 有次聊天时A就问B:“几次上门做客 , 我怎么感觉你媳妇最近变得有点虚荣了?”于是B就很委婉地回了一句话:“只要她的虚荣没有让我感到有负担就行了 。 ”
言外之意是什么?少管闲事 , 有些事情不是关系近就可以越界的 。 还有 , 日子是自己在过 , 怎么样自己最清楚 , 也只要自己能接受就行 。
所以就觉得很是在理 , 那是我自己的日子 , 只要我能接受与愿意 。
也许对方的出发点是好的 , 可毕竟谁都不能替谁生活 , 而且大家对幸福的定义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别人的生活 , 哪怕关系再近 , 许多看到的只是表面 , 或者只是自以为了解 。
对 , 生活的全部经历只有“当局者”最清楚 , 因为生活并不简单 , 一环扣着一环的同时 , 背后的漫长、岁月、经历和复杂也不是用几句话就能概述的 。
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
本文图片
那么越界的背后 , 有一个主要原因便是自以为了解 。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什么?你以为的了解 , 实际上了解的只是皮毛与表象 , 或者了解的只是后果而不知前因;然后接下来送去的建议和决策 , 就不可能是绝对客观的 , 一旦被对方采纳 , 这将是非常致命的 。
或许你是想帮对方解决夫妻矛盾、家庭问题 , 结果却引发更大、更严重的问题与矛盾 。 所以没事还好 , 一旦有事了 , 怎么可能不被责怪与怨恨 。
另外人还都是偏心的 , 这更有可能导致送去的建议不够客观 , 好比对方是你的好姐妹 , 你大概率是偏向她个人的 , 而非站在他们共同的立场上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
三年学说话 , 一生学闭嘴 , 能管住自己的嘴太重要了 , 真的 。
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
本文图片
02
经过一些事 , 苏燕(化名)也承认了自己的拎不清 , 最后才落个里外不是人的难堪 。 之前她一直认为那是自己的娘家 , 有什么事情自然是义不容辞 , 也必然要去维护自己娘家的利益 , 才事事都要掺和与出谋划策 。
【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其实有个很双标的行为 , 自己结婚问婆家要彩礼的时候 , 觉得理所当然 , 等弟弟结婚 , 弟妹也要彩礼的时候 , 马上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你是奔着过日子来的吗?”
在母亲和弟弟坚持地方习俗 , 愿意给的情况下 , 苏燕还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 背后各种发言:“妈 , 现在要什么给什么 , 以后要月亮 , 你也给吗?弟 , 你以后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 就算要给 , 要只能给一点意思就行 。 ”
好在最后还是顺利结婚了 , 不过是因为弟媳的妥协 , 这也让一家人开始觉得苏燕的话非常有道理 。
在弟弟结婚以后 , 苏燕没有做好两点 , 一个是有什么看不惯的就理所当然地指正;另一个是总要去干涉娘家人的决定 。
娘家|“姐,你害我现在离婚高兴了吗”:终于懂了,娘家的事不能管太多
本文图片
看见弟媳从娘家的园里摘菜送回自己的娘家 , 马上就说太扒家;看见父母给弟媳送去什么帮助 , 马上就说该由他们自己过日子;哪怕是父母想帮弟媳添置点家具 , 也要从中挑拨称没必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