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医生诊断抑郁症,有的诊断双相障碍,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
本文章节
01、有没有过躁狂/轻躁狂发作?
【|有的医生诊断抑郁症,有的诊断双相障碍,我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病?】02、暴躁易怒可能不是真正的轻躁狂/躁狂
03、疯狂购物、进食不等于轻躁狂/躁狂
04、吃了抗抑郁药后“转躁”是不是双相?
05、从多学科角度看两者的区别
抑郁症(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是最容易被混淆、也最容易出现诊断争议的精神心理障碍 。
而且 , 抑郁症又被称为“单相抑郁” , 双相障碍又被称为“双相抑郁”;光看这两个名字 , 很多大众就已经搞不明白了 。
尤其是双相Ⅱ型与抑郁症的鉴别诊断 。 双相Ⅱ型的轻躁狂程度较轻、时间较短 , 识别起来有较大难度 , 也容易“过度识别” 。
不少精神科大夫为此头疼 , 很多患者家长面对双相Ⅱ型的诊断时 , 心中也疑虑重重 , “我的孩子真的是这个病吗?”
到底患者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 , 主流精神科在临床中是怎么鉴别的?有多大的可能没鉴别出来?
以下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 , 结合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临床心理干预实践 , 作出深入的分析 。
01、有没有过躁狂/轻躁狂发作?
抑郁症有3条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 , 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症状 , 也可以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 如幻觉、妄想等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由于核心症状突出 , 临床中多见 , 抑郁症的诊断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几乎没有争议 , 医生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
而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包括了2大方面:抑郁发作和轻躁狂/躁狂发作 。 其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与抑郁症是一致的 , 只不过要求抑郁发作的程度达到重度 , 也基本没有争议 。 可关键就在于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判断 。
以下是躁狂和轻躁狂的判别标准: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躁狂发作的判别标准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轻躁狂的判别标准
如果患者有一次躁狂发作(可以有、或没有重度抑郁发作) , 就可诊断为双相Ⅰ型;如果患者有过轻躁狂发作 , 也有过重度抑郁发作 , 就可诊断为双相Ⅱ型 。
从上面的两张图片可以对比出 , 躁狂和轻躁狂的主要区别在于持续的时间(4天 vs 1周) , 还有症状的严重程度 。
一般来说 , 躁狂发作是比较明显而且突出的 , 家属能感觉到患者比患病前更加兴奋、亢奋 , 话多、语速快 , 不断改变计划和目标 , 明显夸大自己的能力 。 所以 , 双相Ⅰ型与抑郁症的鉴别诊断相对比较清晰 。
可是 , 轻躁狂发作的识别和判定就难得多了 。 其时间短 , 偏离正常的程度小 , 患者虽然也有点盲目自大 , 但往往未达到非常亢奋的地步 , 而是给人一种愉悦、自信、积极的感觉 , 甚至可以感染身边的人 。
他们的想法和计划虽然有那么一点不切实际 , 但也有一定现实基础 , 不明就里的人可能对其信服 。
所以 , 患者家属很难觉察患者处于轻躁狂发作状态 , 甚至可能以为患者的病彻底好了 , 都感到非常开心 , 也就更加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带患者去看病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失恋 你讲话好好听哦 (??????)?
- 本文转自:安徽共青团所有的经历 生活撂不倒的,就是那个不认输的你
- 原来有的人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 恋爱|不论男女,发自内心爱过,分开后才有的样子,装不出来
- 人生最重要的是经历,而不是看破,学会看清所有的事情
- 人的一生,一定要有的这三次觉醒
- 有的人要想“长一智”,还需先“吃一堑”
- 孙海洋 河北寻亲男孩称再遭亲生父母遗弃: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孙海洋夫妇
-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有“女人味”,而有的女人身上一点都没有?
- 有的人说话很冲,工作也不是特别努力,却很受领导喜欢,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