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自信”造就“自信教育”( 二 )
】正是因为有这样钻研的态度 , 渠海霞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 她不再着眼于教授学生一时的解题技巧 , 而是长期的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 会做题、能考试不是数学课的最终目的 。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孩子都有能力独立解决 , 自己会判断、会找方法才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 为此 , 渠老师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带入了初中课堂 。 不论是纸面上的题目 , 还是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 她都教给学生转化成数学模型 。 比如 , 两个长方形相交的应用题 , 可以转化为孩子手边两支铅笔堆叠的模型 , 也可以转变成实际生活中两条马路交叉的模型 。 通过这种转换 , 渠老师把数学思维的种子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 孩子们自己能辨别、联想题目背后多种多样的数学意义 , 做题不再是搬运学过的知识点 , 而是真正在解决有趣的问题 。 渠老师独树一帜的数学方法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 接连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 全国基础教育委员会优秀课例二等奖 。 她还指导多位初三学生撰写数学建模小论文 , 每个都是青岛市一等奖 。

文章图片
“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 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 , 秘诀就是真心地对孩子好 。 ”在渠老师眼里 , 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哪个孩子有了进步 , 赞美和表扬一定第一时间跟上 , 她身边的学生从不缺鼓励的话语 。 课堂上 , 越是能力偏弱的孩子 , 渠老师越关注他们 , 课上主动回答问题、课下作业完成得好、考试成绩有了进步 , 每一个前进的时刻一定少不了渠老师的表扬 。 对每个孩子都不偏心 , 是渠老师一直坚持的原则 , 就像她自己所说:“我这个人完全是理性思维 , 有什么说什么的直性子 。 ”没有华丽的话语 , 没有过分地抒情 , 渠老师鼓励孩子全凭一个“真”字 。 连学生们都和渠老师开玩笑:“老师 , 你的‘鸡汤’真朴实 。 ”看似质朴的话语里面饱含渠老师对孩子的认同和关心 , 也饱含着真诚的激励与信任 , 真心对孩子 , 孩子们也最听信渠老师的劝导 。
有一年在初三班 , 一名学生学习压力大 , 思想包袱重 , 焦虑的心态扰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 家长心急如焚 , 想着法子和孩子谈心 , 结果起了反作用 , 说得再多孩子听不到心里去 。 紧急时刻 , 孩子家长想到了渠老师的“鸡汤” , 一筹莫展的他们急切地联系上渠海霞寻求帮助 。 接到孩子家长的“求助” , 渠老师冒着大雨找到学生 , 和他面对面谈了一下午 。 在渠老师的耐心劝导下 , 孩子终于舒展眉头 , 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 孩子临走的时候说:“老师 , 别人说的我不相信 , 只有您的话我觉得真对 。 ”

文章图片
渠老师的鼓励不是一时的“心潮澎湃” , 往往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 她常说:“信心是最大的动力 , 我要做的就是把‘相信教育’四个字传递给每个孩子 。 ”有一次初二升初三的期末考试过后 , 自己班里的孩子红着眼睛找到渠老师 , 说自己的数学成绩又下滑了 。 渠老师看着他红肿的眼睛非常难过 , 这个孩子是一位老实又要强的学生 , 初二学年从年级30名滑落到150名 , 心思敏感的他心态一下崩塌 , 很多不可能犯错的题目都丢分了 。 渠老师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孩子走出困境 , 她和男孩约定做十套模拟题 , 每做完一套自己给自己评分 , 把总分、粗心扣的分、不会答的分列成表格 。 渠老师把重点放在“粗心丢分”这一项上 , 手把手和他解决不应该犯错的题目 。 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 戳破了一个个不自信的假象 , 渐渐认识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 之前120分的数学题 , 孩子只能刚刚考过及格线 , 经历这段时间的磨练 , 逐渐稳定在了108分左右 。 渠老师非常欣慰 , 走出困境的小男孩终于又露出了笑容 。 没过多长时间 , 男孩主动找到渠老师 , 告诉她:“老师 , 我感觉现在的状态特别好 , 做起题来没有我不会的 。 ”看着他自信的表情 , 渠老师知道孩子一定越来越好 。 果不其然 , 之后的考试他又上了一个台阶 , 初三数学成绩一直保持在115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妈,中秋不回来,我给你转一千块钱”“你爸病了,多转一千”
- 女人记住这“6个”穿衣公式,毫不费劲穿出时髦感,还美得很气质
- 4位“假戏真做”的女明星,她戏刚拍一半,就已怀孕4个月
- 女生暗恋你、愿意让你“撩”,才会主动透露三个秘密
- “我究竟做错了什么?”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娃后来咋样了?太扎心
- 韩国争议“为农村男安排国际婚姻”,目前该项目已被叫停
- 少年说:王者小学生怒怼哥哥,哥哥一句话,竟让弟弟无言以对
- 女人“高级感”从哪来?懂得坚持8个好习惯,内外兼修魅力尽显
- 熊孩子上演现实版“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飞檐走壁不过如此
- 孩子成长轨迹的“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