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短视频剧本 农村题材短视频( 三 )


33岁的队员殷海明是最年轻的队员之一,也是“段头儿”心目中团长接班人的最合适人选 。他在县城上班,还在村里经营一家超市,经费不足时会自掏腰包 。在几年前的一次拍摄中,他高中时期的密友来帮忙指导,因大学专业与编导有关,其专业水准令殷海明很佩服 。“我深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也看到自己的欠缺 。”于是,他重新拿起书本,通过了烟台大学的成人自考,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
张学枝是《药费风波》的主演之一,她一边带娃,一边和家人做木器加工生意,平时忙碌得很,可她总是随叫随到 。在现实生活中大大咧咧,以前对婆婆只喊“孩子奶奶”,出演了《药费风波》中通情达理的“大儿媳”后,她说自己也要进行反思 。拍摄过程中,不认字的黄国森让别人把台词录到手机上,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背;脚受伤的李金亮咬着牙完成推木头箱子场景的拍摄,一场戏下来,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黄云云的丈夫刚在医院做完手术,因拍戏需要她托别人帮忙照顾,从医院赶回双碓,拍完立即赶回医院……
“台下一鼓掌,电影被别人夸奖点赞,心里可美了,跟赚钱的开心不一样,有一种荣誉感 。”文艺队会计徐凌云家有一个餐桌餐椅加工点,除了过年那几天,几乎全年无休,但凡队里有需要,她总是放下手中活计赶过来 。
“张秀娥、商兰霞都是2015年到现在的老队员,一直为文艺队默默付出,还有黄淑清、张同忠、旁国俊、张学利、张玉红、张丽倩、程立花、徐秀霞……”段秀荣想让采访人员把文艺队队员的名字尽量多写在稿件里,她说,没有一分钱回报的事情,他们愿意去做,竭力演农村、演生活,这些名字出现在报纸上,对大家是一种鼓励和认可 。
乡亲们
支持文艺队越走越远
2017年年底,文艺队注册了名为“双碓文艺队演艺小剧场”的微信公众号,由徐长征父子进行日常维护 。至今为止的几部微电影均在上面进行了发布,有的还像模像样举办了“开机仪式” 。相继点开这些作品,很容易就看出影片质量和演员素养都在不断提高 。另外,片头、片尾里的出品单位和出品人,也是这个农村演艺队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绝大部分为双碓村人,他们为电影拍摄提供了很多帮助 。
《彩礼风波》的拍摄团队是宁津县一家传媒公司,负责人李凯是一位微电影爱好者,义务帮助文艺队,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 。合作完成后,他将该作品传至网络视频平台,链接到公司公众号上,收获了30余万点击量 。
《药费风波》的拍摄过程颇为复杂 。当时文艺队还没有设备,所以由本村在德州一家传媒公司上班的年轻人张明扬带专业团队回来,进行了为期6天不分日夜的拍摄,一天800元费用 。公司给出了成本价,但对于文艺队来说,这已是一部制作精良但费用“高昂”的微电影 。钱从哪里来?双碓村采取了“众人拾柴”的方式 。
沈氏扒鸡老板沈希亭拿了1万元,银利彩钢瓦老板张虎奎拿了5000元,村集体支持5000元,拍摄团队住在村里的佳鑫宾馆,老板沈希胜为其免去了一切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张明扬就是张虎奎的儿子 。他们全部都是双碓人 。
第二部作品完成后,文艺队凑齐了基本设备,自此可以独立拍摄制作完成一部微电影 。服装、化妆也都是队员们自行负责,穿上自认为最好看的衣服,他们就成了演员,若拍戏时有需要,自掏腰包买些急需物品也是常有之事,殷海明曾拿出5000元作为拍戏的日常开支 。
徐长征创作完成《就地过年之退票》后,很快与队员们达成共识——将其当作贺岁电影赶在春节前与观众见面,所以整个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都非常紧张 。在最终20多分钟的微电影里,有张战生、沈晓鹏等8位出品人,刘营伍鲁北车业、双碓三星装饰、双碓农资超市等8个出品单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