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和母亲在书里不常出现 。 偶尔出现 , 都是支持者的姿态 。 他们对儿子糟糕的学业和叛逆不置可否 , 给他简洁而闪光的人生指导:只要不给别人添麻烦 , 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 大友良英的父亲经历过战争 , 很可能在统一思想的桎梏中体会过窒息的感觉 。 这样的人 , 才会像西方的年轻人一样拥有个体意识 。 他告诉大友:披着自己的旗帜去奋斗就可以了(大意) 。
大友在写专栏连载的时候 , 意识到他的生活和情感全都和音乐紧密相连 。 他是个很好的乐迷 , 纯真、热情、不学究、不带偏见 , 总是忠于身体的感觉 。 这并不说他是一个不思考 , 只凭身体来感受音乐的乐迷 。 只是他不怎么把对音乐的“思考”“体悟”写进文章里 , 总是尽可能清晰地提供环境和心理描写 , 记录有趣的情节 , 以及听到某种音乐时最直接的反应 。
于是 , 这些文章像一碗清水 , 和书封上穿学生制服拿着琴 , 笑得鸡贼又快乐的大友良英一样清澈见底 。
他写自己 , 从小到大都是一个无论悟性还是意志力都很一般的人 。 因为实在喜欢音乐 , 别的事都不在行 , 只能捣鼓音乐 。 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组装收音机 , 倒转磁带录歌 , 学习民谣吉他、电贝司、电吉他 , 想找到可以走下去的音乐路 。 带着新乐器光荣进校 , 用报纸包着乐器灰溜溜离校的经典桥段一再上演 。 还好大友同学脸皮厚 , 无论怎么遭受挫折 , 都没有放弃音乐 。
虽然讨厌当年日本学校里还弥漫着的战后集体主义意识 , 讨厌一切抹杀个性的集体活动 , 讨厌偏狭的男性意志 , 大友绝对是个直男 。 高中学园祭时像“发情的昆虫般”想引起女生注意的乐队活动 , 不幸以失望告终 。 他喜欢过的女星山口百惠、小林麻美拥有相似的美 , 细眼、清颜、神秘 , 至今令他心驰神往 。
爱情、音乐、舞蹈、劳动、面包、肉和酒就是生命的实体 。 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而弹琴、唱歌、跳舞根本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 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 很多成年人反而不懂了 。 所以才有那么多搞音乐的人功成名就后不经意流露出“我现在是艺术家了 , 才不会受荷尔蒙的驱使去做音乐 , 音乐本身才是神圣的目的”这样故作正经的想法 。 大友良英还是比较本真又诚实的 。 他的乐队因学园祭未能吸引到女校学生的注意而沮丧 , 成员彼此安慰“我们做音乐才不是为了女生” , 眼看就快要走上成年人自欺欺人的道路 。 还好没有 。 一把年纪了的大友良英 , 写到爱慕过的女星和女生时依然深情款款 , 向往之情透出纸背 , 真好 。
情感萌芽酝酿 , 初恋无疾而终 , 大友高考落榜 , 去夜总会做“职业音乐人”的计划也告吹 。 眼看就要年满18岁成年 , 他的未来在哪里呢?如果是因为大友良英的音乐成就而看这本书的人 , 会比较在意这件事 , 而不是他对女性的爱慕之情 。 刚刚啰嗦了一堆 , 其实是想替大友说明 , 无论多老都涌动的爱情之心 , 才是自由爵士、前卫音乐的发电机啊 。
本文图片
大友良英
山下洋辅、阿部薰、高柳昌行、殿山泰司等大佬出现在大友的高中时期 。 高中时他身在福岛 , 心在东京 , 一有机会就跑去东京看地下演出 , 开始阅读有关爵士的书籍和杂志 。 期间 , 阿部薰每个月会去一次福岛的Passe-Temps咖啡馆演出 。 大友听不懂阿部薰(当时他还只能听懂山下洋辅三重奏) , 但是被深深吸引 , 场场都到 , 却从不呼朋唤友 , 自己也不明白是为什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爱情是追到手的吗?读过一段话 一段爱情是需要你去追的,那么这就暴露了一个真相,只是你爱她
- 有句话 不那么物质,不那么功利,让你在婚姻生活中感到轻松踏实
- 一辈子那么长 真正的感情,一定是有思考的,有宽恕的,有包容的,有信念的
- 所有的生活 如果男人是身为家庭的顶梁柱,那么女人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 如果结婚 如果人是有问题的,那么再好的物质,从来都不能填补与挽救
- 01不是所有的爱情都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有很多男人就是不喜欢主动联系女人,却能让女人念念不忘
- 导语: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 私人影院真有那么好吗?我不会再去第二次了,其中有啥猫腻?
- 男人从不过问你这四点,说明他没那么在乎你
- 袁善见|《星汉灿烂》少商爱过袁善见吗?得不到的爱远不止一子慢那么简单
- 《星汉灿烂》少商爱过袁善见吗?得不到的爱远不止一子慢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