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电视剧《婆婆的镯子》一开场,镜头就给到了上海外滩上的某相亲角 。
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随处可见交头接耳的老头老太太 。相亲,一个年轻人皆会觉得尴尬,又似乎永远无法回避的词汇,就在这里蔓延开来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相亲与自由恋爱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先谈条件再相处,后者则相反 。
不同的年轻人有着不同的选择,但在大多数婆婆那里,却都是统一的“相亲式” 。
谁家儿子向妈妈报备谈恋爱的时候,妈妈第一反应都是进行“背景调查”,而张口问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哪的人?”
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都市,似乎永远有一条“潜规则”:本地人的优越感 。就算本地人自己没有,本地人的父母也会有,特别是在婚姻面前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剧中的女主刘茵,就是被这种潜在的“优越感”挡在了婚姻的大门外 。
她恋爱3年的对象石磊,上海土著,在银行工作,外滩有房 。父亲石晋宇是大学教授,母亲李霜清是医院领导 。
对于石磊的父母来说,带着这种条件出场的“男主”最次也得配一个上海本地的“女主” 。因此,没有本地户口,成为了李霜清3年来一直对刘茵避而不见的那根刺 。
但其实,上海户口,在李霜清的眼里并不仅仅是一张纸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从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上海的落户情况不难发现,一个“外地人”想要落户上海,有这样几种方式:

  • 1.高知:学问牛到这个城市非常渴望你的程度 。
  • 2.高新技术:掌握着某种核心技术的能力者 。
  • 3.高收入:能给税收增加肉眼可见的数字 。

如果你不能满足上面的要求,那就要熬过7年之痒,但,也得是技术人员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老人家的“三高”要命,上海的“三高”也不逊色 。
所以,通过这些政策可以很轻易地推出一个结论:在上海9年的刘茵,没有拿到上海的户口,就直接和“三高”绝缘了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李霜清想要的那一纸户口,不过脸上的一层金 。这一点,从镜头给到李霜清那一刻便开始了 。
约好了要见儿媳妇,李霜清却不急着下班,姑姑解说到:“不迟到个半小时,她就不是李霜清了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进门后,姑姑夸赞刘茵的果盘,无意间说到“这比我们家宴会请的人切得都专业” 。
这个声音传到李霜清的耳朵里,就变成了“我的儿媳妇和你们家的宴会师傅一个等级” 。
李霜清|《婆婆的镯子》:一纸户籍,催生了多少“愚蠢”的李霜清
文章图片
再转到周老板打电话,说“不是上市公司不谈” 。李霜清便借机问起了刘茵父母的工作 。
刘茵的父母都是小城市里的事业编制,没有丝毫可以长脸的地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