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 二 )


995牧马人救援车队的对讲机声 , 也在这山路上此起彼伏 。 听到哪里有需要 , 他们就往哪里冲 。 救援队车主们平时精心爱护的一辆辆“大玩具” , 此时都经历了磕碰擦挂 , 变得“灰头土脸” 。 有个小伙子往返多次后 , 爱车的保险杠已经撞凹成了弧形 。
“要联系修车厂吗?”志愿者问 。
“火灭了再修 , 火不灭 , 我不停!”他拉上矿泉水、灭火器 , 又掉头上山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
文章图片
摩托车队装好消防水带准备出发 。 万难摄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
文章图片
着火点附近卸物资 。 万难摄
人和村的山火烧了两天 , 在云南森林消防、四川森林消防、甘肃森林消防的支援下 , 终于得到了控制 。 晚上 , 我收到了朋友发来的一段视频 。 视频的内容是当天本地的电视新闻片段 , 他问我:“电视上这个志愿者 , 是你爱人吧?”
我爱人平时瘦弱又娇气 , 前些天买了小半个西瓜提回家 , 还在半开玩笑地跟我抱怨“手杆都要断了” 。 她没有告诉我 , 我也万万没有想到 , 我以为在渝北一如往常朝九晚五的她 , 就在离我直线距离几百米的山脚下顶着烈日 , 把一箱又一箱矿泉水往送物资的车上搬 。
她告诉我 , 合川的兄弟驱车送来了干冰和泡沫箱 , 做成简易冰箱来保存冰水和冰棍;山东的小伙儿就跟网上说的一样 , 爱说倒装句 , 骑上摩托带志愿者上山的时候总问“坐稳了吗哥”;成都女孩和两个外国大哥为山上的英雄准备了许多现做的餐食充饥 , 赶在饭点送过来……
“我说‘Thanks’ , 他俩说‘不用谢’ 。 ”她跟我说了许多这样的事情 , 说着说着 , 睡着了 。
我知道她还没有说完 , 这样的人 , 这样的事 , 这几天有太多太多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
文章图片
万难的爱人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四号隔离带是发起总攻的地方 , 成败在此一举 , 火攻惊心动魄 。
夜幕徐徐压向山林 , 火光直直冲上天际 , 林间四处是沉重的喘息 。 现场有志愿者打开了第一盏系在安全帽上的头灯 , 陆陆续续地 , 第二盏、第三盏、第十盏、第百盏 , 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 , 连成了光带 。 光带越来越亮 , 火光越来越弱 。
“全体撤离!感谢大家!”现场指挥嘶哑的声音 , 透过喇叭传递出来 。
这一晚这一仗 , 打赢了 。 在场的所有人开始欢呼 , 压我们不清彼此的脸 , 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 也不知道彼此来自哪里 。
操着一口“川普”的叔叔问旁边的“00后”大学生“撒子时候开学”;
一身腱子肉的壮汉和戴眼镜的斯文小哥聊起了游戏、足球和孩子的兴趣班;
两个年轻小伙子用手中的功能饮料干了个杯 , 相约下山后一起喝酒 , 掏出手机添加好友 。
“哦豁 , 我手机没得电了 。 ”一个说 。
“哦豁 , 我手机也没得电了 。 ”另一个说 。
两个人拿着两部黑屏的手机 , 面面相觑 。 旁边的人都笑了 , 有人搭腔:“不要紧 , 反正以后种树的时候 , 又见得到 。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现场有消防的战士管“灭火”叫做“打火” , 他告诉我 , 这是云南方言的说法 。 我告诉他 , 在重庆方言里 , 也有个同音的词 , 叫“打伙” , 就是“一起”的意思 。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两江观媒微信公众号 万难重庆人是不会怕火的 重庆日报摄影记者手记:“打伙”打火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