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进步

PartI成长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当可以自称“我”的时候 , 成长 , 就如一个跳过时间光圈的游戏 。 每挤过一秒钟 , “我”就成长了一点 , 直到某一天 , 我被卡在时间进程的门外 , 被抛出那条遵循了已久的时间线 , 成长就戛然而止了 。
人的成长 , 可以换成诸多的隐喻 , 可以压缩为一天太阳的位置关系 , 可以对应一个抛物线 , 可以像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 不过越是在隐喻中深入 , 就越能发现成长的两面性 。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一往无前 , 成长的伴生词就是衰败 。
成长与进步
文章图片
如果在生与死之间的时间段中加入一个指针 , 人们喜欢用年龄称呼它 。 指针伴随着地球的节律 , 不可逆转的从生到死的过程 , 就被称作成长 , 当然这是站在生的一端向死望去时的感受 。 如果站在终点 , 那个指针就意味着朝向衰败越走越近 。
所以当选择用成长来描述一个人的生命进程的时候 , 成长就不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 人往往有种错觉 , 就是思想和语言 , 很多时候是对自然世界的一种描述、一个反映 。 但如果要精确描述或反应生命进程的话 , 就必须要通过对“成长-衰败”这一体系进行详细展开 , 但大多数文化都选择了成长 , 也就是当我们选择了一个词 , 也就确定了一个视角 , 创造了一个世界 , 一个结合了人与自然的互动的世界 。
如果不去定义 , 就无法言说 , 不能言说的东西也就无法思考 , 无法思考的东西甚至都不能算一种东西 , 因为都说不上存在 。 即便是上帝 , 也只有在被定义和描述之后 , 才能被众人所膜拜 。
但定义都是在确定一部分的时候 , 抛弃了一部分 , 否则那种全然存在的事情 , 人是无法详尽所有可能的 。 定义就意味着偏差 , 意味着从一个视角看进去 , 放弃其他的视角的同时 , 也将视野中的一些东西进行重塑 。
用成长定义生命 , 选择了生存下去的视角 , 将一段有限的生命历程进行了重新裁剪 。 从出生望过去 , 生命犹如一条蜿蜒的河 , 它被假设的长度 , 似乎足以让人忘掉这条河是有一个终点的 。 成长话语体系就是选择性的忽略了死亡带来的终结性 , 让人可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保有一种无限的心态 。
生命由此变得开放起来 。 成长也不再是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 而是人的一种看法 , 虽然一厢情愿 , 但却带有一种选择 , 对于无限可能性的期待 , 对生命长度期许 。
PartII进步是一件人为的事情?
进步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 相对而言 , 成长很多时候并不带有价值判断 , 很多时候都可以用所谓客观的尺度来衡量 , 身高、年纪、皱纹、体力都在成长中有其固定的坐标 。 但进步 , 在成长的定义上 , 又加入了循环的比较——有没有变得“更好” 。
不会有人否认 , 存在一个连续的“自己” , 都会自然而然的认定 , 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都是一个我 , 在这个基础上 , 才能去比较下一刻的我是否比上一刻“更好” 。 但这种常识似乎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 , 如何界定我呢?一个被皮肤划出界限并包裹于其内的整体?还是具有持续不断自我对话的统一灵魂?
成长与进步】皮肤的界限看似合理 , 却无法明确的界定 , 那些穿越皮肤的各种分子成分 , 究竟是我还是不是?从系统的角度看 , 皮肤内是一个有机组织 , 但皮肤包裹的所谓的人也同样与外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这些是不是也可以称作一个更大的“我”?
成长与进步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