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变老的路上,“和解”是必修课
变老往往被描述为一件可怕的事情 。 只有“和解” , 才会消除变老的恐惧 。
我们该如何在衰老时与自我、与社会、与岁月达成和解 , 是每一个正在变老的人的必修课!这关系到每一个老人的幸福 。
本文图片
老年是和解的年纪 , 不是与邪恶和解 , 而是与生命、死亡的大限 , 与历史的规律 , 与天道、宇宙、自然、人类文明的和解 。 达不到和解 , 也还有所知会;达不到知会 , 也还有所感悟;达不到感悟 , 也还有所释然;那是一种无端的、非经过选择的、然而又是由衷的、释然 。
变老的路上 , 人要学会“和解” , “和解”是一种饶人的善良 , 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 。
与自我的和解
一位老人这样回忆说:“我想是不是因为童年时候的生活比较艰苦 , 遭遇过贫困、不公平待遇 , 长大了之后 , 我的表情依然不会很开朗 。 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没有学会放松 , 一辈子紧张 。 人必须要刻苦 , 必须要吃苦 , 要过得苦日子 , 后边才有好日子过 。 这几乎是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的生命哲学 。 ”
以前 , 他自己也能感觉出来 , 即使儿女跟他相处 , 都感到紧张 。 而现在 , 他再次谈到老年的自己 , 语气中充满是释怀与理解:“我退休了 , 人老了 , 也变得越来越和善 , 不再冲人发脾气了 。 我和我自己和解了:不再跟自己较劲 , 不再跟别人较劲 。 我经常会反省过去对别人的种种不是 。 ”
本文图片
他的身边的人都认为 , 他现在变成了一个很慈祥 , 和蔼可亲的老人 。
与社会和解
人最可贵的就是有梦想 , 我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 , 折腾了一辈子 , 就是为了成功 。 老了 , 总要再拼搏一回的 。 历史上有许多老当益壮的例子 。 曹操在五十四岁时 , 依然能够写出《龟虽寿》这样豪迈励志的诗文 , 留下“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马援在五十五岁时仍南征北战 , 写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壮句 。
我们的心念和我们的气血是一同生长与消亡的 。 四十岁前 , 进取心足 。 四十岁以后则见识定了 , 且遇事斟酌有量 。 到了六十岁 , 人心气虚 , 意志消退 , 遇事也容易往后退 , 就算看事看得明白 , 精力也跟不上了 。
认清社会的现实 , 与社会达成和解 , 看透这个世界 。 红尘喧嚣 , 我们最终追求的、并获得的 , 不过是一个可以使自己安静下来的场所 。 除此之外 , 别无一物 。
本文图片
【哲学|变老的路上,“和解”是必修课】与岁月的和解
与岁月和解 , 意味着接受了自己的当下 。 在变老的路上 , 我们时刻都深切感受着来自时代的焦虑感 , 有一种被淘汰的恐惧 , 恐怕自己在新的时代中 , 再也发挥不了作用了 , 及时与时俱进的话 , 说了一遍又一遍 。
相信现在这个自己不可能比过去更美、更自信 , 更睿智 , 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更完整、更丰盈 。 而当我们终于不再执迷于自己的“年轻感” , 反而变得更好了 。
岁月还会继续驰骋 , 离我们远去 。 变老的下一步就是死亡 , 这是“成熟”后的自然现象 。 如果“自然”对每件事都设有时限 , 那么老人在适当的时候谢幕 , 应该算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 一个活了一辈子的老年人 , 与岁月和解之后 , 就不再认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一个人开始变得强大的5种迹象
-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 爱情|追求你的男人,突然变得“冷淡”了,往往是这3个原因
- 汪小菲|汪小菲离婚后首次采访:比以前更敢说更开心了,整个人变帅不少
- 不完美 一个人的格局会变大,离不开四种好心态,很重要
- 沈腾 军艺“校草定律”又双叒叕来了:沈腾变本加厉,杨洋快挺不住了
- 重读《老人与海》:善良或是多变?硬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
- 如果时光倒流,你想见到谁?
- 一个不懂变通之人的困惑:是谁成就了“高分低能”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