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小乖|70岁老人爱上30岁保姆,两人婚后生下一子,9旬老父亲乐开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学者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民间有一个80岁的老翁 , 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 他的好友为了调侃他 , 特意写了一首诗 , 其中有一句就是:“鸳鸯被里成双夜 , 一树梨花压海棠 。 ”
后来这个故事融入了民间传说之中 , 故事之中的老翁变成了北宋诗人张先 , 而那个调侃他的好友变成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 , 这个故事也广为流传 , 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 “一支梨花压海棠 。 ”也成为了民间调侃老夫少妻婚姻的一个段子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开放 , 老夫少妻或者说是老妻少夫的婚姻在现代社会之中也是屡见不鲜 , 当爱情来临之时 , 年龄、地位、身份都会抛之脑后 , 毕竟在爱情的世界里 , 永远没有谁对谁错 。
马晓琴与季承的相识
【胡小小乖|70岁老人爱上30岁保姆,两人婚后生下一子,9旬老父亲乐开花】一提到老人和比他年轻一些的保姆在一起的故事 , 大多数有可能会想到一部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 , 剧中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就爱上了比他小很多的蔡根花 , 苏大强坚定的认为 , 蔡根花只是想要和他好好过日子 , 而他的儿女们发现蔡根花不过是图苏大强的房子 。
在现实生活之中 , 只要有这样的故事发生 , 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经济利益的纠葛 , 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之中找一个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人 , 结婚过日子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 而老夫少妻或者老妻少夫的感情 , 无非是一个贪恋美色 , 一个贪恋富贵 。
但是马晓琴的故事却并非这样 , 这个故事是有关爱与温暖的 。 18岁的马晓琴因为家境贫寒辍学的城市打工 , 经人介绍到了季承的家中 , 成为了季承家的保姆 , 负责照顾季承的母亲 , 老太太因为身体原因常年卧病在床 。
马晓琴虽然看起来瘦弱 , 但是处理家务很有一手 , 她悉心照料着老太太 , 并且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 一日三餐 , 起居生活 , 都照顾得十分周到 , 她是把老太太当作亲人一样去照顾的 , 虽然老太太最后还是没能战胜病魔 , 两年之后离开了人世 。
老太太对马晓琴的细心照料十分的感激 , 临终之前嘱咐儿子照顾马晓琴 , 季承自然也是感激的 , 虽然保姆是花钱雇的 , 但是马晓琴对一家人的关心他也看在眼里 , 他在结工资的时候多给了几倍的钱 , 但是马晓琴都拒绝了 , 她只拿了自己应有的那一部分 。
母亲去世之后 , 家里还是需要保姆的 , 因为那个时季承已经50多岁了 , 他的老父亲也已经70多岁了 , 于是马晓琴继续留在家中照顾季承的家人 , 虽然她是保姆 , 但是季家人已经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来看待了 。
相差40岁的婚姻
马晓琴照顾的那个老人就是彭德华 , 是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夫人 , 马晓琴在季家干活十分的麻利 , 季承也因为母亲临终之前的嘱托 , 对马晓琴分外的照顾 , 马晓琴一个人生活在偌大的城市之中 , 身边除了陌生人还是陌生人 , 她对对她颇为照顾的季承自然是颇有好感的 。
这种感情来源于一个人在飘零的大城市之中那份唯一的归属感 , 后来这个归属感化成了爱情 , 两人朝夕相处了多年 , 这种感情渐渐地在发酵 , 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 马晓琴原本想把这份感情彻底地压抑在心中的 , 毕竟季承已经有了妻子 , 她终究不可能做出破坏别人家庭的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四大血型寿命排行榜,AB型平均年龄70岁,排第3,第1是哪个?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一位70岁老人:老伴儿走了我才知道,这辈子善待一个人也就赢了
- 佟志|三读《金婚》原著:“70岁还惦记李天骄”的佟志,败给了柠檬水
- 网易 三读《金婚》原著:“70岁还惦记李天骄”的佟志,败给了柠檬水
- 70岁的张大妈坦言:过低配的抠门生活,才能越过越有滋味
- 心理问题|为何很多老人,会在70岁遇到一个大坎?心理学上的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 60-70岁老人注意,一定要记住这9句话,才不会被子女嫌弃!
- 不要等到70岁才明白!读完茅塞顿开!
- 结婚 25岁少女不顾家人反对,主动嫁给70岁老人,婚后还生下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