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都市剧,如何更懂年轻人( 二 )


这样的台词 , 乍一看有点“鸡汤”味儿 , 可是置于剧中人的具体日常 , 显得合理又温情 。 人各有志 , 参差百态 , 我们没必要按照某一种世俗标准模式而活着 , 但我们应该遵从真实心意 , 认同自我 。
就像纪南嘉清醒地意识到 , 婚姻、住房这些传统的“安全感指标”不能安抚自己 , 她便索性不再焦虑 , 放弃相亲和买房了 。 把北京的出租屋也布置得漂漂亮亮、一个人享受下班后追剧喝酒的闲暇 , 这难道不香吗?
“留下来的理由 , 其实一个就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 一份美好甜蜜的爱情 , 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夜晚……就是这些平凡而美好的东西 , 支撑着我们一次次穿越风浪 , 去遇见更美的风景 。 ”
能做到真正关照现实、贴合年轻人的都市剧 , 一定是带着包容的爱意去理解年轻人的:理解他们“一根筋”往前冲的孤勇 , 也理解他们忍不住想骤然发泄苦楚 , 在两种极端情绪之间反复横跳;怜惜他们在父母电话里报喜不报忧、死撑到底的倔强 , 也承认“被社会毒打”是每一个不成熟的“社畜”“小白”成长必迈的坎儿 。
那些“人间真实”的都市剧 , 让我们看见自己熟悉的影子 , 但亦是为了帮我们找到一个“陌生的我”——与剧中人共情之后 , 你不妨从另一个“旁观”的新视角 , 好好审视和接纳自己 。 长大好难 , 但我们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