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孤勇者”,那一定就是二舅的样子( 二 )


|如果真有“孤勇者”,那一定就是二舅的样子
本文图片

当代人 , 尤其是年轻人 , 总是要在多线程状态下处理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 。 公司的报告马上就要交了 , 而家里还有一大堆家务等着去做 , “第二杯半价”还预定好了约会计划质问人在哪;回老家和亲朋老友聚一聚 , 却还要被催婚被比对......有时候 , 面对繁多的任务与冲突的抉择 , 明明什么也没做 , 却感到身体疲惫不堪 , 仅仅是一想到即将到来的各种计划 , 焦虑、拖延就像影子紧紧贴在年轻人的身后 。 回头一看 , 人生就好像这样失去了动力 , 自己的努力也不会得到什么成果 。
“人间不值得”、先放放喝两杯......这也许就是“精神内耗” 。
心理学上 , “内耗”指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 , 当资源不足时 , 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 , 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
为什么会陷入精神内耗?可能是因为拥有以下三种思维模式 。
1.反刍式思维
反刍式思维 , 是指某件不愉快的经历虽然过去了很久 , 但大脑还在想着这件事 , 不断回忆整个受伤的过程 。
不断反刍的思维过程也是一次次的自我消耗 。 在消耗中 , 我们会筋疲力尽 , 再也没有力气面对未来 , 重新出发 。
2.灾难化思维
处于灾难化思维中的人会严重高估坏结果发生的概率 , 然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灾难化思维的人习惯用“万一……怎么办?”的句式思考 。 比如:万一绩效考核不合格 , 我会不会被主管批评?万一公司绩效不好 , 我又考核不佳 , 我会不会被裁员?……他们凡事都会往坏处想 , 还没被生活打垮 , 先被自己打垮了 。
3.完美主义思维
完美主义 , 也是精神内耗的元凶之一 。
一本心理咨询书里说道:“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 , 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 ”
很多人在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又没有能力达到时 , 就会不停地自我批判 。 这种自我批判会带来严重的自我损耗 , 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中 。
产生内耗的原因一是过于纠缠过去的不美好经历 , 其二就是高估未来会产生坏结果的几率 , 其三就是过度的自我批判 。 针对这三个原因 , 想要拥有二舅这种“反内耗”体质 , 最重要的就是聚焦当下的人和事 , 以最强的执行力 , 用实际行动缓解内心的焦虑 。
动起来 , 要做事 , 用成就感去消解虚无 。
留白也是一种浪漫
UP主“衣戈猜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那段视频的文案是自己花了两个晚上写成的 , 一开始写了4800字 , 后来还删掉了1000多字 , 文案中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 “而且我还删改了一些听起来更具传奇性的真实内容 , 现在想来还有点遗憾 。 ”
|如果真有“孤勇者”,那一定就是二舅的样子
本文图片

7月26日 , 衣戈猜想在网上发声 , 对网友的私信让二舅去视频平台直播做出回应 。 作者认为 , 认真生活半辈子的二舅的故事让大家有所触动 , 这就是美好的小故事 , 让二舅和姥姥安安静静生活在小乡村 , 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最美好的结尾 。
“留白也是一种浪漫”网友纷纷表示理解 , 想必能给更多人带来激励与启发也是二舅美好的心愿吧 。 还有网友提议把《二舅》翻拍为电影 , 就用《追梦赤子心》做片尾曲——“为了心中的美好 , 不妥协直到变老!”
潇湘晨报采访人员张岳 实习生陈晨昱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