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高估一种你不会去过的、停留在想象中的生活 。 想象很美好 , 现实很骨感 , 但我们真正经历的 , 恰恰是骨感的现实 。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如人饮水 , 冷暖自知 。 这个世界上不缺励志的精神力量 , 缺的是 , 从虚幻的精神高塔中落到地面上来 , 正视自己的处境 , 解决自己的问题 , 走自己的道路 。
哲学家陈嘉映在《走出唯一真理观》中 , 讲到了这个道理 。
【精神内耗|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你就扯吧……】互联网让世界平了 , 我们的感受大多是互联网式的 , 朋友圈看到美景 , 相当于自己也看到了 , 他人遭受了苦难 , 好像自己也经过了洗礼 。 看得多 , 说得多 , 却没有行动 。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 这里的“行” , 是行走 , 是行动 , 是扎下身子去做 , 形成自己的感受 , 而不是感受别人的感受 。
人类学家、牛津大学教授项飙在《把自己作为方法》中也侧面阐述了这个观点 。 浙江温州人的修身齐家 , 发财暴富 , 从做好一只打火机开始 。 千言万语 , 落在一个“做”字 。 红尘滚滚 , 生命不息 , 需要你踏进这条河流 。
在行、做的过程中 , 痛苦和快乐是相伴相生的 ,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 一味抹去痛苦 , 或者试图消解痛苦 , 不现实 , 也没有意义 。
海德格尔认为 , “芸芸众生贪新鹜奇 , 刚看过一样新奇的东西 , 马上又去寻找另一样代表新潮的东西;人们似乎对什么都关心 , 却并不专注于任何事情……耽于闲扯 , 却并不投入坚定的行动之中 。 ”
尼采说 , “我就是那必须一再克服我自己的东西” 。 陈嘉映说 , 找到你自己 , 靠的是承担自己独特的命运 , 然后有所作为 。 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值得过
感动很容易 。 容易得到的东西 , 多半廉价 , 真实的力量也值得怀疑 。
视频旁白说 , 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 , 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任的人 , 第二快乐的人 , 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
本文图片
第一快乐的人 , 主编没理解错的话 , 视频里的“树先生”有精神方面的残障?(这个称呼应该来自电影《HELLO,树先生》)那他对于普通人的参照意义就不成立 。
好吧 , 单从字面理解 , 你说这样的人最快乐 , 米兰·昆德拉恐怕不会同意 , 或许他会丢给你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从不回头看的人最快乐 , 这句貌似有点道理 。 去掉形式上的概念 , 其实就是说 , 人在这个世界上 , 要一往无前 , 不要瞻前顾后 , 尤其不要回忆往事徒增悲伤与遗憾 。
但主编今天同样看到一句话:生活 , 是你记忆中的样子 。 我们频频回头 , 记住了一些人 , 无序的时空才结绳记事成为故事 , “我”才成为我 。
就像这条视频 , 不回头看 , 哪里会知道二舅饱满的一生?
作者还说 , 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 , 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
更是无稽之谈 。 且不说电影来源于生活 , 主角光环同样可以加在普通人头上 , 单说人生没有遗憾值不值得过 , 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种回答 。
人生不能完全排除遗憾 。 遗憾正说明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说明了人在对一切美好事物上的心灵追求 。 遗憾有时让我们清醒 , 有时修复我们的灵魂 , 完全没有遗憾的人 , 要么圣人般完美 , 要么蛇蝎一样冷血 。 普通人应该做不到 。
苏格拉底说 ,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 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值得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央广网这两天 「央广网评」啥都会的“二舅”治愈了什么?
- 吴绮莉|andi好吃懒做,吴绮莉承受5年精神折磨,希望女儿吴卓林早日醒悟
- 01宋丹丹在一期访谈...|人的精神需求是平等的,但满足都是有条件的
- 01很直接 这个社会太精彩了,人的精神也很容易越轨
- 《人性的弱点》中说:“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焦虑的最大坏处,就是摧毁我们集中精神的能力,在焦虑中走不出来
- 有人在婚姻里失去了爱情 如果互相之间只有内耗与折磨,婚姻真的会逐渐变成牢笼
- 好不容易有了空闲时间 那些不发朋友圈的女人,都停止了精神内耗,和真实的自己和解
-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心理自助手册
- 如今人们开始更加关注精神层面的生活 初恋同居4年,前男友重修旧好,半年后前男友又转身回来了
- 安全感|男人精神上依赖着你,才会有三种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