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知多少|一见如故的古朴生活,素雅养生宅,舒适的老年生活空间( 二 )


不只以材质调节画面协调性 , 也凭借砖材易于清理的特性 , 使屋主无须耗费心力清洁维护 , 同步将空间尺寸扩阔 , 即使未来年纪渐长、必须依赖辅具时 , 也能有一方自在空间 。
2.厨房设计:
从生活习惯解析空间关系 , 将作业动线与日常杂物限缩成一条走道 , 成为公共空间的清晰分线 , 当返家时 , 即能转身卸下采买物品 , 使客餐厅不受分毫干扰;若客人来访时 , 也能拥有流畅的拾取路径 。
每一件家电器具 , 都经过屋主的悉心筛选 , 于是以开放平台取代吊柜 , 宛若收藏品般罗列有序地呈现 , 同步以简净砖材相映大地色系 , 调和出一贯的自然脉络 。
3.会客室/餐厅设计:
宛若没有纷扰的净土 , 源自将艺品当作空间主体 , 以褪白的橡木地板象征岁月痕迹 , 温柔衬托所收藏的单品家具 , 也于天花设置轨道灯座 , 垂挂上来自日本的牛奶吊灯 , 晕染出幽微复古韵味 。
在仔细衡量空间尺寸、调配观赏距离与光源后 , 将主墙摆上一幅出自于英国老奶奶艺术家Rose Wylie的作品《Yellow Bird》 , 既是屋主的心仪之作 , 其画中的童趣朴实 , 带来如春日般的温暖明媚 。
4.茶室设计:
正因欣赏一名木器艺术家的作品 , 于是有了一间茶室的诞生 , 将茶桌落定成主轴 , 接着根据古物老件的原生本质分别投放 , 以源自中国清朝的中药柜当作主视觉 。
依序布置日式玻璃橱柜、昭和时代的留声机 , 不仅仅是艺品摆设 , 每一件古董依旧恪尽职守 , 具备实质使用功能 , 以器物堆叠时光温度 , 少了品茗的清幽寂静 , 反倒多了一味生活气息 。
5.起居室设计:
将公私空间明确拆分 , 采取自成一格的形式 , 使寝室涵盖全方位生活功能 , 首以茶室定位起居室 , 刻意退开一道窗作为暧昧介质 , 并透过共享阳台方式 , 联袂窗外的葱郁光景 。
在不过度设计的基准下 , 以圆拱当作动静分线 , 柔化了空间表情 , 也承接着古物老件的温润脉络 , 配以滑门平衡开放与隐私 , 使空间感轻透不拘限 。
6.主卧室/更衣室设计:

依据生活习惯调配格局 , 从卫浴、更衣室直至主卧室 , 一笔勾出流畅的起居路径 , 也使休眠环境退居其后、不被影响分毫 。
同步沿着走道设置壁柜 , 搭配开放式层板设计 , 使当季与非当季的衣物分别摆放 , 且鉴于屋主本身拥有一座表柜 , 退出一方空间、辅以石材砖巩固承载力 , 让衣饰配件各得其所 。
整体设计规划
1.收纳规划:
按照生活路径分配收纳功能 , 如同将日常备品集中汇整于厨房一侧 , 维持公共空间的开阔轻透 , 也于主卧室根据习惯设定衣柜形式 , 串起流畅的拾取动线 。
2.动线规划:
基于屋主的生活模式与步调 , 依序裁定出会客室与茶室 , 落下一道走廊形成回字动线 , 使厨房看似退隐其后 , 实则随侍在侧 , 同步从中框定隐私空间范畴 , 配以玻璃当作串联介质 , 使公私空间联袂不断 。
3.灯光设计:
鉴于艺品摆设是空间主体 , 也有定期替换的需求 , 于是在公共空间采取轨道灯系统 , 根据古董画作的方位调整光源角度 , 呈现如艺廊般的观赏效果;此外 , 采用挂钩形式的轨道灯座 , 使收藏灯具也能随心调换 。
4.色彩计划:
减少空间的无谓造作 , 以银狐大理石的纯粹、褪白橡木的古韵 , 衬托蕴藏光阴痕迹的古物老件 , 也表现褐黄调的大地色系 , 烘托古色古香的气息 , 使空间回归单纯本质 , 温柔盛装着人与物的各自形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