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不犯错误?

有些时候 , 有人一定希望你站好队伍 , 但是你知道 , 有时候你不管怎么选都是错误的 。 这时一定要学会装傻 , 虽然看起来很无能 , 但也不会因此而犯下大错 。
什么样的人不犯错误?
文章图片
现实中 , 你会发现 , 很多时候形势的发展会逼迫你不得不站队 , 表示你的立场 。 当出现两个对抗的利益集团 , 一个圈子需要压倒另一个圈子 , 双方都会竭尽全力拉拢尽可能多的人加入自己的阵营 。 此时 , 如果你选择中立 , 可能当时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 一旦利益争夺战分出胜负 , 你的下场就是同时被所有人抛弃 , 成为人人敌视的对象 。
站队就意味着要和另一方作对 , 站队了有时不一定有好处 , 但站错了队 , 后果很严重 。 轻则受到打击报复 , 重则丢掉乌纱帽 , 甚至被炒鱿鱼 。
当你必须选择站队 , 但又知道无论怎么选都是错误的决定时 , 你该怎么办呢?中国历史上无数的装傻的经典案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选择一个最不易犯错的方法 , 就是把自己变成“傻瓜”!一个绝对没有威胁力的不长刺的笨蛋 , 收起獠牙 , 闭上嘴巴 , 甘当无人关注、让人鄙视的小丑——越是此种人 , 反倒活得越滋润 。
对于一些敏感问题 , 我们也要学会装傻 , 甚至要装傻、装聋作哑 。
什么样的人不犯错误?
文章图片
高德调查公司刚成立时 , 有位国内的李先生到华盛顿出差 , 对我讲述了他在公司的为人之道:“我们是做食品生产的企业 , 前几年受到各种负面新闻的影响 , 市场很差 , 总经理就想把公司搬到二线城市去 , 开拓二、三线的新市场 。 规划提上去 , 董事长不同意 , 就来征求我的意见 , 问我怎么看 。 ”
我很好奇他是如何应对的 , 毕竟这是一个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 , 同时也关系到李先生的个人选择 。 李先生笑着说:“诚然 , 事关重大 , 不可因为明哲保身 , 害怕得罪两位企业老大 , 就闭嘴不言 , 那不是我的风格 。 但我也知道 , 董事长对总经理的不满已有很长时间了 。 这个年度的销售很差 , 董事长认为都是总经理的责任 。 现在他想搬家离开一线城市 , 未必不是逃避责任的行为 。 总经理非常需要一个盟友来证明他的观点在公司是很有支持度的 。 因此 , 两个人都希望我站在他们的那一边 , 来推到对方的观点 。 ”
我说:“那你可真难办了 , 不管得罪谁 , 你这个市场部的主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 ”
李先生说:“是这样 , 但从业务角度分析 , 我认为总经理的判断是正确的 。 市场不佳 , 销售下滑 , 他虽有一定的责任 , 但主要是大环境不景气 , 他也无能为力 。 因此 , 基于这点考虑 , 我不可能支持董事长的想法 , 可我又不能明着说出来 , 不然我就成替罪羊了 , 董事长一定把他对总经理的怒火发泄到我的身上 。 ”
李先生选择了装傻 , 他是这样对董事长说的:“老板 , 市场现在变化很大 , 一线和二线城市其实没什么区别 , 即便公司搬家 , 也未必能转危为安 。 ”
这句话让董事长很满意 , 总经理则皱起眉头 。 但是李先生接着说道:“就当前的形势看 , 我们在一线的优势已经不大了 , 不管怎么样 , 总得寻找一些新的突破口 , 不妨先派几个人到二线城市打一打前站 , 看看效果 。 可以推行一些新的思路 , 半年后看看销售的业绩再说 。 ”
这个表态 , 就是一种很聪明的转移重点的策略 , 成功地将董事长对准总经理的矛头转移到了“寻找市场的方法”上 。 他既替总经理解了围 , 没有跟自己的上司作对 , 又替董事长想了一个“秋后算账”的方法:先让总经理找人去二线城市试运营 , 如果成功了 , 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功 , 则可以名正言顺地整治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