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新冠患者后遗症残忍真相,临床表现累及全身多系统( 二 )


4.脱发
病毒感染或由此产生的压力反应会引起休止期脱发 , 多项研究发现脱发是新冠肺炎的后遗症之一 , 随访发现约20%的新冠幸存者会出现脱发 。
5.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
MIS-C是部分新冠患者 , 尤其是儿童在感染后 , 出现发热(>38℃)、皮疹、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 , 全身性炎症和休克症状 , 有2个及以上系统器官受累 , 实验室检查提示多项炎症指标升高 , 类似川崎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巨噬细胞激活综合征或中毒休克综合征的新型临床综合征 。
6.男性生殖系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究发现人类睾丸是COVID-19感染的潜在目标11 , COVID-19可能导致肾脏和睾丸感染 , 从而影响男性生殖系统 , 对于恢复期患者 , 建议在计划备孕前 , 应对精子质量进行评估 , 并咨询医师 。
7.其它后遗症
其他常见的后遗症还包括血栓栓塞、肾功能受损、现有糖尿病控制恶化、亚急性甲状腺炎、肠道微生物组改变等 。
除常见后遗症外 , 部分COVID-19患者还表现出自发性肝实质出血、突发性听力损伤、口咽吞咽困难、缺血性中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肠坏疽、成人多系统炎症综合征、帕金森病、心肌炎伴尿崩症等 。
后遗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 甚至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危害 , 因此 , 避免感染新冠病毒才是解决之道 。
“釜底抽薪”——新冠疫苗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仅有一年多的时间 , 目前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 , 新冠后的长期症状的治疗面临重重困难 。 但值得庆幸的是 , 我们已经研发出对抗新冠“釜底抽薪”的终极武器——新冠疫苗 。
目前 , 通过主动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进而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 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 , 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 。
实现群体免疫需要人群中获得免疫力的个体达到一定比例 , 又称为群体免疫临界值(群体免疫阈值=1-1/R0) , 才能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
Meta分析显示 , 全球COVID-19的R0可能为4.08 (95%CI 3.09–5.39);经计算可得到实现群体免疫的阈值为75.49% 。
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需要75.49%的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 因为疫苗的保护效力很难达到100% , 所以人群获得免疫的比例≠疫苗覆盖率 , 而应该是疫苗有效覆盖率 , 疫苗有效覆盖率=疫苗保护效力×疫苗覆盖率 。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 。
假设现实中全球COVID-19疫苗的平均保护效力为80% , 则实际需要约94%的疫苗覆盖率 , 才能达到75%的疫苗有效覆盖率 , 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 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 。
当前全球已有多种技术路线的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可用于预防接种 , 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mRNA疫苗 。 其中BNT162b2和mRNA-1273两种mRNA新冠疫苗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较高的保护效力(95% vs 94%) 。
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漫长而深远 , 疫苗是目前人类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也是从源头上解决新冠后遗症发生的最佳手段 。 随着我国新冠疫苗累计接种突破14亿剂次 , 我们距离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目标正越来越近 , 我们每个人应该从自身做起 , 主动积极接种疫苗 , 不仅保护自己 , 更是保护家人 。
来源:预防界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