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狐城|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假如我是狐城|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文章图片
假如我是狐城|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文章图片
假如我是狐城|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文章图片
假如我是狐城|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从不爆发农民起义?

公元前208年间 , 秦朝沛县有一“流氓者” ,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爱好玩乐 , 但为人性格洒脱 , 有官员认为其能成大事 , 便推举他为沛县的泗水亭长 。
公元前209年 , 小官吏自沛县运送一伙刑徒前往骊山服徭役 , 途中遇险 , 导致一名刑犯逃逸 。
随后一伙囚徒蠢蠢欲动 , 事态愈演愈烈 , 小官吏难抗刑法惩处 , 于是将囚犯全部放还 , 逃往芒砀山当了山大王 。
故事至此仍未结束 , 这名小官吏深感世道之乱 , 出世起义 , 后成就了一代帝王 。
当初畏罪潜逃的这名小官吏便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 。
有人说刘邦之所以被逼起义 , 就是因为秦朝苛刻的刑法 , 若当时刘邦自己前往骊山请罚必然难逃一死 , 所以为了活命只能起义 。
世人皆知秦法暴虐 , 这也是秦朝被推翻的原因之一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何秦法如此苛刻 , 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一、秦法本源 , 来自商鞅
周王朝式微之后 , 诸侯国逐渐强大 , 这就导致了分封制的崩溃 , 各诸侯国迫切的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变革来维持国家安定 。
在这一时期 , 各诸侯国都进行了相应的变法确立自身中央集权制的身份 。
面对变革 , 有的诸侯国积极适应 , 发展封建经济 , 变得越发强大 , 但也有部分诸侯国故步自封 , 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句号 。
自秦孝公即位之后 , 他意识到时代变迁的危机感 , 一心一意求发展 , 图变革 , 在他的招揽下 , 魏国商鞅成了他的座上宾 。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 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 比如“军功制”、“重视农业发展”等等 , 给秦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 。
此后秦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 人民热衷于军功加爵 , 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 这也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绝对强国 。
商鞅的举措不可谓之不高明 , 也正因此他逐渐成为秦孝公眼前的“大红人” , 深受信任 。
但是有人收到青眼 , 也有人会为之红眼 , 更有人不认可商鞅的变法条例 。
原因就是商鞅颁布的法令条例过于严苛、暴虐 , 毕竟商鞅这么一个敢于突破旧传统束缚的人才 , 怎么会优柔寡断呢?必然是果敢、刚毅的呀 。
这就导致了当时秦国的法令条文形成一种“铁手腕”的社会氛围 , “轻罪重罚”之下给秦国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 这次变法也就带来了苛法的局限性 。
那么当时秦国的法令到底有多么严苛呢?
二、秦法之严 , 谈虎色变
秦法严苛 , 表现在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 。
比如《汉书》中记载:秦法 , 弃灰于道者黥 。 什么意思呢?就是依据秦国法令 , 乱扔垃圾的人必须受到“黥”刑 , 黥——在脸上刻字 。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因此黥刑在战国时期属于侮辱人的一种刑罚 , 严重的能让人一辈子萎靡不振 , 仅仅是因为在大街上随意乱丢了一个垃圾 。
受到刑罚了 , 有人难过 , 伤心的在路上号啕大哭 , 发泄发泄可以吗?
这也是不行滴 , 秦律有云:成年男丁无故号啕者 , 送官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