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独醉|我为什么对《五行精纪》这本书情有独钟?

在我所见过的所有的命理典籍中 , 我首推南宋廖中的《五行精纪》 。 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呢?今天的文章我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西风独醉|我为什么对《五行精纪》这本书情有独钟?】我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看 , 首先要看作者是否保持“中庸”之道 。 在我的理念中 , 写书人的“中庸”就是不偏不倚 , 阐述自己的观点 , 而不刻意否定他人的观点 。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是没有做到的 , 但是《五行精纪》的作者廖中却做到了“很好” 。
严格来说 , 《五行精纪》的原作者并非廖中 , 廖中只是把南宋以前的古典做了整理 , 然后汇编成册 。 在命理典籍中 , 《三命通会》和《渊海子平》走的都是“汇编”的路子 , 但《五行精纪》做的更彻底 , 更有深度 。 其中有几点:
- 我们现在写论文都要做文献索引 , 这似乎是很晚才出现的事情 , 但是《五行精纪》对该书中的每段话都做了文献来源的说明 , 这是非常难得的 。 这些文献来源的说明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在南宋初年有那些命理典籍在流行 , 有那些比较知名的命理学人士等 。
当然 , 明代的《三命通会》也做了部分文献索引 , 但跟《五行精纪》比起来差的还是有点远 。 而《渊海子平》则基本上没有做文献索引 , 甚至连几个重要的歌诀都没有列出作者名字 。 《五行精纪》在文献索引上的重大贡献 , 让我们对命理学在宋代的发展脉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
- 对所见材料悉数引入 , 而不加筛检 。 纪晓岚曾对另一本书《三命通会》做出点评 , 他认为对原始资料不加筛检而直接录入是该书的一个不足之处 , 但我认为对原始资料不加筛检的录入对后人来说反而是好事 。 原因何在?因为不管是那位编书人 , 其知识总是有限的 , 如果以编书人自己的判断而筛检古人的典籍 , 有时候往往失之于偏颇 。
就以大家熟悉的《子平真诠》这本书来说 , 徐乐吾在编书过程中删减了大部分他认为“不合理”的内容 , 也包括神煞 , 但徐乐吾晚年在《子平一得》中却说自己对神煞没有熟练掌握是一大遗憾 。 我想徐乐吾晚年并非没有反思其《子平真诠评注》一书的不足之处 , 所以才有了《子平一得》和《命理一得》这两本跟《子平真诠评注》不大一样的书籍 , 而徐乐吾晚年的这两本书明显就要“中庸”的多 。 如果廖中当时按照自己的喜好对原始资料加以筛检 , 则很多古人的命理理论我们都会看不到 , 岂不是很遗憾?
- 书籍的理论要可验证 。 我个人只是一个命理学的爱好者 , 所以经常拿实际的例子去对照典籍中的理论 。 在我的经验中 , 《五行精纪》中的理论跟真实情况的对应度比较高 , 《三门通会》次之 。 尤其是该书中的“同类相冲” , 也有人叫“天比地冲”的可验证性非常高 , 而这些理论在其他书籍中全部被弃之不用 。 就以流年和大运的论述而言 , 我个人认为《渊海子平》都不如《五行精纪》更贴合实际 。 可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 , 《五行精纪》是几本命理典籍中真实案例最少的……
文|西风独醉 探讨命理艺术 , 弘扬传统文化(请大家关注我 , 和我探讨命理知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穿衣搭配 迪丽热巴高马尾+西装杀,可御可甜!网友大呼“迪总娶我!”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手术 “专门针对男性的医美机构,需求量比我们想象还要大”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