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二 )


|《追风筝的人》: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影片《追风筝的人》 , 侵删)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 ,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 而且 , 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 , 不用追 。
其实真正的爱孩子 , 是让孩子成为自己 。
因为孩子应是自己独立的剧本 , 而不是父母的延续 。
友情 , 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鲁迅先生曾说:“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 , 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 。 ”
而哈桑 , 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友谊”的内涵 。
当他和阿米尔遭到阿塞夫挑衅时 , 虽然他也很害怕 , 但为了保护阿米尔 , 他全力拉着弹弓吓退了阿塞夫 。
在被阿塞夫一伙人围截 , 要他交出风筝时 , 因为他知道这是阿米尔获取父亲认可的唯一途径 。
所以即便是被阿塞夫凌辱 , 他也依然守护着风筝 , 践行着自己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 , 千千万万遍” 。
在战火侵袭中 , 父亲和阿米尔逃亡美国 , 将房屋交给朋友拉辛汗看管 。
因为拉辛汗日渐衰老力不从心 , 他恳求哈桑帮忙 , 善良的哈桑接受了托付 , 最后却死在霸占阿米尔房屋的坏人枪下 。
誓死践行了对阿米尔的承诺 , “为你 , 千千万万遍” 。
|《追风筝的人》: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影片《追风筝的人》 , 侵删)
哈桑虽是下人、地位低下 , 但他内心自有一片圣洁的天地 , 他无条件地支持着阿米尔 。
当阿米尔兴致勃勃拿着自己写的小说 , 念给他听时 , 他高兴地鼓掌:
“阿米尔少爷 , 你太棒了 , 阿拉保佑你 , 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 , 全世界都会读你的故事 。 ”
当阿米尔临阵退缩 , 不想参加风筝比赛时 , 他给他打气:
“记住 , 阿米尔少爷 , 没有鬼怪 , 今天是个好日子 。 ”
当阿米尔问哈桑:“如果我让你吃泥巴 , 你会吃吗?”
他回答:“如果你要求 , 我会的 。 不过我怀疑 , 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 。 你会吗?阿米尔少爷?”
对于阿米尔来说 , 哈桑不过是他无聊时的一个玩伴 ,一个唯命是从的仆人 。
他不仅骨子里瞧不起他 , 还时常捉弄他 , 甚至还嫉妒哈桑分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 。
在恤孤院落成前一天 , 父亲欲带阿米尔和哈桑去喀尔卡湖 , 阿米尔却谎称哈桑有事无法前去;
当阿米尔目睹哈桑为自己捡风筝而遭人欺辱时 , 他不是为哈桑挺身而出 , 而是寻求自保;
为了不让自己遭受良心的谴责 , 他甚至建议父亲辞退哈桑父子 。
|《追风筝的人》:人终其一生,到底在追寻什么?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影片《追风筝的人》 , 侵删)
即便如此 , 哈桑却一直视阿米尔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 他对阿米尔真诚相待不计回报 , 甚至愿意为之付出生命 。
一个小小的孩子内心的隐忍强大得如同一个成年人 , 这也是哈桑的人格魅力所在 。
友情 , 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
你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 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朋友 , 一定要好好珍惜 。
真正的救赎 , 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赎》中曾说:没有经历痛苦 , 就没有真正的安乐 , 是故救赎之前 , 必先承受痛苦的煎熬 。
深以为然 。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充满智慧、力量和爱的源泉 , 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幸福教练 , 来拯救你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