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呢,不必总执着“做自己”( 二 )
本文图片
所谓“做自己” , 简单说来 , 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 那要是一个人已经听从了自己的心 , 是不是就结束了呢?其实没有 , ta还要问问自己 , 听从的是哪个部分 。
我们把心抽丝剥茧 , 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 却猛然发现 , 根本不存在一个完全一致的自己 。 既想要安稳清闲地当个公务员 , 又想要热火朝天地创业致富 , 想要月亮也想要六便士 , 每个想法都是真的 , 而什么是更“好”的想法?就是更真的想法 。
换句话说 , 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那些想法 。
是想要独身 , 但不想被人指摘 , 也害怕没人养老的生活 , 所以选择孩子吗;还是虽然人人都讲独身更快乐 , 但由衷喜欢孩子 , 还想多要几个?
哪个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更真的想法 , 旁人全然没有评断的权力 , 完全是每个人内心的法庭:没有人可以打开你的心 , 探视清楚每一个抉择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 你甚至可以狡辩 , 可以骗自己 , 没有人会知道 , 你是自己唯一的法官 。
而这是多么大的负担 , 近乎英雄主义的要求 。 一个人骗得过世界 , 对自己却无处可逃 , 那双审视的眼睛始终观照着 , 随时准备宣判自己 。
或许有的时候 , 我们想要暂时闭一下眼 , 在欲求、恐惧、逃避、软弱的自己中歇一歇 , 就让我们去吧 。
02.
做更好的自己 , 是否是另一种规训?
既然 , “更好的自己”是完全主观的事 , 下一个迷惑便随之而来:做更好的自己 , 是每个人自己的责任吗?是不是除了怪罪“要用一生来治愈的童年” , 每个人都没有做不到更好自己的借口?
如果我们一边呼吁人们“做更好的自己” , 一边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每个个体 , 那就跟说“独立女性都应该有自己的房子和工作” , “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在北京没有年薪300万不足以拥有自己的人生”一样 , 是一种伪善 , 是抛弃了绝大多数人的新自由主义式的口号 。
本文图片
前段时间有一部女性题材的纪录片 , 其中一集讲到一位全职妈妈 , 她天天在家 , 逐渐焦虑失眠 , 不快乐到让孩子都忍不住劝她 , “去追求你喜欢的事情吧 , 活出自我” 。
听上去非常善解人意 , 跟我们平日说的、听到的开解也十分相似 。 可是 , 没有人去探究 , 她为什么渐渐失去了自我 , 追求喜欢的事和她所承担的母职之间 , 是不是存在矛盾 , 让她没办法同时做到两件事 。
娜拉应该出走 , 可出走以后呢?
如果不能提供支持 , 仅仅谈“做更好的自己” , 反而会成为新的暴力 。 我们可以简单指出人们忘却自我 , 而不去看到ta背后的压力 , 我们鄙视别人的软弱 , 而不管ta现实的需求 。
为什么你不做自己呢 , 明明你可以做到的啊?尽管60分就能活下去 , 为什么你不想要90分呢?
可是单独凭ta自己 , 真的做不到90分啊 。 叫醒了铁屋子里的人 , 让ta瞥见了自己的不幸而不伸以援手 , 已经足够心碎;还指责ta不努力去往外面的世界 , 就称得上严酷了 。
于是 , 人们为自己感到羞愧 , 或怨恨他人 , 或质疑自己 , 一个美好的宣言 , 最终的结果是造成更大的分裂 。
近几年的社交媒体上越来越流行“真小人” , 人们追捧这种人 , 因为觉得比起说风凉话的伪君子 , 真小人很真实 , 代表了无能向上的某部分自己 。 有意思的是 , 为什么人们下意识地在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选择 , 完全忽略了真君子?
因为真君子 , 事实上就是更好的自己 , 舆论对真君子的质疑 , 对应的现实是人们无力向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本文转自:河南法制报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恋爱|老年人想好好谈个恋爱,咋就那么难呢
- 01小梅和老公是大学同学 婚姻出现危机时,大可不必觉得自己的后半生就无望了
- 生命的价值 人活着的意义是明白人生,回到快乐的人生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