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农村大女主,不离婚( 三 )


这和过去的乡土人脉网络有关系 。 你离了婚 , 十里八村适龄男性就那么多 , 再婚有相当困难 。 不像在城里 , 根本就没人在意你的婚姻关系 , 离了婚潜在的发展对象也不愁找 。
互联网语境就是图政治正确 , 什么都杀伐果断 , 完全不在乎女主还有多少牵绊 。 但这种倾向也是理想化的 , 相较于庆来 , 罗晋的确顺眼多了 。 但如果在大女主成长过程中 , 又遇到比罗晋更顺眼的呢?国产剧绝不会塑造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那样的“恶女” , 因为这和创作初衷想要呈现乡村之美的内核是悖反的 。
离婚|农村大女主,不离婚
本文图片

核心矛盾割裂于此 , 出于创作目标 , 农村大女主必须事业有成;但出于对农村思想系统中保守观念的顾及 , 又不会安排女主离婚 。 更讨人嫌的是 , 为了制造看点 , 情感危机又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
庆来看到罗晋为妻子包扎伤口时怒不可遏:“你俩在我眼皮子底下亲亲热热 , 当我是瞎子吗?”这又和当初他们进城时庆来母亲的嘱咐吻合了:“进了城管住你媳妇 , 不要眼睛看花了 。 ”
当我们总是用城市目光审视农村时 , 却忽略了农村剧中另一个潜在审视 。 那就是农村人对城市富足生活的向往与花花世界的不安 , 是并驾齐驱的 。 这种不安来自潜在的男性焦虑:媳妇见了那么多好男人 , 还能瞧得上我吗?
从觉醒到保守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哟 ,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 ”毛阿敏的《篱笆墙的影子》 , 唱出了八九十年代农村世界新旧交替的巨变 。 对于看过《篱笆·女人和狗》这种暴露年龄的事 , 硬糖君向来是不好意思承认的 。
王家新在《回答》里写:“勇敢的女人正在诞生” , 诗的题记是里尔克的“苦难尚未认识” 。 这两种纠结的状态 , 恰恰是《篱笆·女人和狗》的真实呈现 。 尽管茂源老汉还是一家之主 , 但在喜鹊倔强自信的马尾辫里 , 在儿媳妇巧姑带刺的机智里 , 已经可以窥见女性意识的觉醒 。
离婚|农村大女主,不离婚
本文图片

到了陈雨田乡村三部曲的第二部《轱辘·女人和井》里 , 茂源老汉失去往日权威 , 远走他乡的香草却成为村里的新贵 , 她甚至可以当面批评曾经爱慕的小庚 。 女性的地位、身份和话语权 , 被重新划分与塑造 。
正如费孝通的判断:“农村的基本社会群体就是家 , 一个扩大的家庭 。 ”大家通过劳动分工确立地位高低 , 形成了一套牢固的道德观念、伦理制度和文化习俗 。 但待到了新世纪的《乡村爱情》《刘老根》中 , “田园牧歌”的神话彻底终结 , 取而代之的是夸张幽默的个性解放 。
离婚|农村大女主,不离婚
本文图片

谢大脚身上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 一方面表现为她对爱情家庭的渴望与忍让 , 另一方面是她对名节声誉、自尊心的极力维护 。 她是矛盾的 , 和李福的婚姻她矛盾 , 离婚后和长贵光明正大在一起也矛盾 。
她既是一个泼辣的村妇 , 却又不乏情感的细腻 。 在屋里打扮故意把窗帘拉上 , 等长贵准备好 , 拉开窗帘送他一个美丽的微笑 。 这不是故弄玄虚的勾引 , 而是回归人性的本真 。 某种程度上跟我们接触到的“风流寡妇是非多”的当代农村是接近的 。 因为熟人社会 , 这些感情动向不止没有秘密 , 还会得到添油加醋的传播 。
爱情本是“神话” , 但到了《乡村爱情》中却一点也不浪漫了 。 所谓的诗意乡村和浪漫爱情 , 背后交织的是经济与文化的权力话语 。 香秀喜欢大学生谢永强 , 是为了摆脱乡村身份 。 就连永强的爸爸因为儿子要到县里上班 , 在村子中的地位和话语权都有了显著提高 。 传统乡村在现代城市面前 , 彻底屈服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