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会受苦,问题是我们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二 )


从这个角度说 , 人性总是相通 。
所有人都会受苦,问题是我们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文章图片
在这里 , 我要首先引入一个概念——现实裂缝 。
在我的文章中 , 曾经无数次地引用过托马斯?摩尔的一句话:“对一个人最好的治疗 , 就是拉近ta与真相的距离 。 ”可惜的是 , 很多次我把这句至理名言分享给别人的时候 , 他们大多数都面无表情 , 表示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 。 因为这句话听上去 , 的确太像一句“废话”了 。
但是 , 真的如此吗?事实上 , 我们如果不经理智脑(前额叶)的特别注意 , 几乎时时刻刻都处于脱离现实的妄念之中 , 所谓“现实裂缝” , 指的就是我们“拥有”的现实和“想要”的现实之间的距离 。 换言之 , 一个人如果不能将真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整合 , 并保持觉知 , 活在真实的世界中 , 就会经常处于各种痛苦的情绪之中:羡慕、嫉妒、恐惧、失望、震惊、悲伤、生气、焦虑、内疚、怨恨....甚至还有仇恨、绝望、厌恶等等 。
一个人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托马斯?摩尔的这句话 , 真正抱有正念的生活态度——接纳现实 , 活在当下 , 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平静与幸福 。
如果对以上内容不理解 , 那不妨随便拿出生活中的案例来实施 , 比如一个在辅导孩子作业时 , 愤怒至极的家长 , 真实(真相)是: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比如家长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此刻充满防御 , 注意力无法集中、感觉课程很枯燥无法吸引注意力等等 , 在此刻就是听不懂家长的教授 。 而理想现实是:家长在潜意识中觉得孩子“应该”听懂了 , 因为自己已经讲了好几遍了 。 所以 , 如果孩子还没听懂 , 那就是孩子的问题 , 接下来只需要给孩子贴上“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等标签 , 再发一顿脾气 , 就可以摆脱潜意识当中承认“自己教授方法令孩子不感兴趣”或自己强压怒火的表情“令孩子充满防御”的责任 。
所以 , 大多数时候 , 我们自以为逻辑通顺的“真相”和“客观真相”之间 , 有着巨大的裂缝 。 裂缝越大 , 我们的各种烦恼越多 。
而ACT疗法 , 就是帮助我们看清这些裂缝 , 和真实的世界构建关系的方法 , 那么 , 何为ACT?ACT疗法 , 即接纳承接疗法 。 是一种将正念技巧与自我接纳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心理疗法 , 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提升心理灵活性 。 当我们想要更悦纳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 , 扮演关键角色的是承诺(Commitment) 。 通过ACT , 我们将学会承诺自己去直面问题而不是逃避压力——通过承诺自己去采取那些能够促进经验的行动 , 从而坦然面对当前的挑战 。
所有人都会受苦,问题是我们如何走出“至暗时刻”?
文章图片
ACT疗法有6个核心步骤 , 分别是:
?接纳(Acceptance);
?认知解离(CognitiveDefusion);
?关注当下(BeingPresent);
?以己为镜(SelfasContext);
?认定价值(Values);
?承诺行动(CommittedAction).
在《生活的陷阱》这本书里 , 哈里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 详细阐述了ACT疗法的实操步骤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它既是一本故事书 , 也是一本教科书 。
在我看来 , ACT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 它的6个核心步骤中 , 既包括了正念疗法的核心理解——接纳、关注此时此地(活在当下) , 同时又有一整套完整的行为指南——解离、厘清价值、承诺行动 。
生活中很多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 , 并不想花时间思考 , 而是急于要一个“方法” , 他们重点关注的是“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解除自己此刻的痛苦 , 正因如此 , 类似于市面上打着“情感咨询”的骗子才大行其道 , 其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定是没有的 , 但是更有效的应对痛苦 , 从认知的改变开始 , 再到行为的有效——这是有的 。 ACT就是如此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