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曼|高君曼:22岁不顾家人反对嫁姐夫,43岁落寞病逝,儿女流散国外( 二 )
本文图片
陈独秀对无爱的婚姻非常不满 , 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 抨击封建包办婚姻 。
他说夫妻“相貌、才能、性情、德性 , 有一样不合适 , 便终身难以和睦 。 ”认为“男女婚宴 , 乃终生大事 , 就是这样糊涂办法 , 天下做老子娘的 , 岂不坑害了多少好儿女吗?”
他还愤愤写道:“一位才貌双全的才子配了一位一字不识的蠢妇……不能退婚再娶, 也算是终身恨事了 。 ”
高大众也是不满的 , 她跟婆婆抱怨“没见过这样的父亲” 。 抱怨完了 , 还要带孩子 , 做家务 , 她没有别的路可走 。
就这样绊绊磕磕十几年 , 高大众成为四个孩子的母亲 , 昔日的一点青春光彩也被岁月剥蚀 。 陈独秀却声名鹊起 , 成为一位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 。
陈独秀已经有资本挣断旧式婚姻的束缚了 。
03
高君曼就在这时出现在陈独秀的生活中 。
1909年底 , 高君曼来姐姐姐夫家做客 。 高君曼比姐姐小十二岁 , 从小聪明伶俐 , 爹疼娘爱 , 六七岁进私塾读书 , 后来新式学堂兴起 , 她到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 是清末为数寥寥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 。
高君曼与整天忙忙碌碌做家务的文盲姐姐没什么共同语言 , 与姐夫陈独秀却越谈越投机 。 陈独秀刚到而立之年 , 才华横溢 , 见多识广 , 浑身散发着成熟男人的魅力 。 高君曼对姐夫是仰慕的 , 是小迷妹看着大明星的感觉 。
本文图片
很快 , 高大众发现丈夫与妹妹的眼神不对劲 , 他们的眼里闪着火花 , 闪着星星 , 丈夫从没有用那样炽热恋的目光看自己 。
姐夫与小姨子的绯闻 , 天生有传播性 , 很快闹得沸沸扬扬 , 陈、高两家的长辈都觉得丢人现眼 。 陈独秀的嗣父勃然大怒 , 高君曼的父亲更是气得生了病 。
此处容不得 , 另寻容身处 。 陈独秀带着高君曼跑到杭州 , 在那个远离家人的城市 , 他俩同居了 。
最初的日子是美好的 , 陈独秀无论在家中待客还是出门访友 , 都带着高君曼 , 让高君曼融入他的朋友圈子 , 也是暗戳戳地炫耀他这位“相貌、才能、性情、德性”俱佳的妻子 。
陈独秀写过一组《感怀》诗 , 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委巷有佳人 , 颜色艳桃李 。
珠翠不增妍 , 所佩兰与芷 。
相遇非深恩 , 羞为发皓齿 。
闭户弄朱弦 , 江湖万余里 。
旧体诗中的“佳人”是虚指 , 我们没必要对号入座 , 非说诗中的“佳人”是高君曼 , 但是 , 陈独秀写这样轻快的诗句 , 心情也必是愉悦的 。 他与高大众在一起时 , 何尝写过这样的诗句 , 写的都是对旧婚姻的怨恨 。
高君曼也写过一些旧体诗 , 这里摘录几首:
嫩寒庭院雨初收 , 花影如潮翠欲流 。
绣幕深沉人不见 , 二分眉黛几分愁 。
倚窗临槛总成痴 , 欲向娥寄所思 。
银汉迢迢宫漏永 , 闲阶无语立多时 。
……
羌笛凄凉怨玉门 , 春来春去了无痕 。
年年载酒长安道 , 折得杨枝总断魂 。
楼下花骢花下嘶 , 殷勤还与订归期 。
问君更有愁多少 , 拼把年华换别离 。
以上是高君曼1916年在《民国日报》发表的《月词》和《饯春词》中的几首 , 是不是很有才华?
04
才华 , 有时是负累 。
如果高君曼不是个才貌双全的女大学生 , 而是个“一字不识的蠢妇” , 她就不会被姐夫的风采迷住 , 也就不会闹出后来的幺娥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杀人 22岁男生替女友挡刀而死,女友却恩将仇报!这个人,引怒全网
- |20年前,不顾父母反对远嫁到非洲的清华才女,如今成为“光”
- 妻子|男生最不愿意娶这5个专业的女生,要么太强势,要么不顾家
- 父母|女子不顾父母反对住到男友家,怀孕后办婚礼,婆家连婚纱都不租
- 相亲|22岁女子回村一天被安排20场相亲:女人的优越感,得靠自己给
- 海藻|《蜗居》不顾妻女死活,留给海藻五百万的宋思明,真的爱海藻吗?
- 相亲|太夸张了吧?22岁女子回村1天被安排20场相亲,网友:挑眼花了没
- 1.|奋不顾身的爱情,最后还是败给了今日的柴米油盐
- 我想要 35岁剩男拒绝22岁女孩:她想要的我能给,我想要的她给不了
- 22岁美女秘书孟羽童走红 董明珠:只是给了她平台和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