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阶:阅己,越己,悦己

文章图片
来源:儒风大家

文章图片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 可与人言无二三 。 ”
其实 , 不如意时 , 是命运给的长假 , 当有一天假期结束 , 人生才真正开始 。
我们要趁不如意时 , 学会三个“悦己” , 让将来的人生变得如意 。
1
阅己:审视自己 , 认清方向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 , 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 , 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 , 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 。
晚清名臣曾国藩 , 便是在事业低谷期 , 做了充分的反思 , 找到事业的方向 , 最终“挽清朝于既倒” , 建立了不世之功 。
起初 , 曾国藩信奉儒家“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 , 因此他的为人 , 便是直来直去 , 不给人留颜面 , 甚至敢要挟咸丰皇帝 。
1857年 , 太平天国势头正盛 , 清朝唯有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能与之对抗 。
更多内容↓↓↓1/6123456下一页偏偏曾国藩父亲去世了 , 按规定曾国藩要丁忧三年 , 但太平天国的攻势正是凶猛的时候 , 于是咸丰皇帝挽留他 。
曾国藩不知好歹 , 趁机要挟 , 让皇帝给他个督抚大权 。
于是 , 皇帝手一挥:“那你回家丁忧吧 。 ”
曾国藩愣住了 , 本以为用人之际 , 皇帝会妥协 , 谁知如意算盘打错了 。
曾国藩的事业走到了低谷 。
回家后 , 曾国藩一直在想:“皇帝不信任、同事不与同行 , 到底哪里做错了 。 ”
苦闷不堪时 , 曾国藩把读过的儒家经典又读了一遍 , 始终没找到答案 。
终于 , 他把目光落在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道德经》 。
有了人生阅历的他 , 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 , 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 。
看似是消极的出世 , 实则是积极的入世 , 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
想到这里 , 曾国藩大彻大悟 , 兴奋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 , 至刚无刚 。 ”
这点思想上的转变 , 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
很多时候 , 低谷是命运的馈赠 , 它让你有时间反省自己 , 然后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开始 。
2
越己:超越自己 , 先破后立
有人说:“敢于奋斗的人地上有路 , 勇于打破的人处处有路 。 ”
明朝大儒王阳明 , 他的一生便是在不断地打破 , 不断地建立 , 最终找到了方向 , 建立了心学 。
人若想超越自己 , 唯有躬身入局 , 打破旧规则 , 建立新规则 , 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
王阳明很小的时候 , 便对老师说:“人生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 。 ”
这句话奠定了他一生发展的路径 。
为了寻找圣贤之道 , 王阳明有过一段“五溺”时期 , 也就是在五件事情上都迷失过方向 。
分别是侠客、骑射、辞章、神仙、佛老 。
这五个方面对王阳明的事业发展 , 有很大的帮助 , 但都不是圣贤之道 。
在此期间 , 王阳明还根据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上演了一出“守仁格竹” , 他盯着竹子看了七天 , 不仅没有看出任何道理 , 反而病倒了 。
这下让王阳明对朱熹的理学产生了怀疑 。
直到三十五岁那年 , 他因仗义执言 , 得罪了刘瑾 , 被发配到了贵州龙场 。
落得如此境地 , 他开始反思:“仗义执言却被发配龙场 , 圣贤之道始终不见方向 , 如今又有生命危险 , 追求圣贤之道难道错了?”
内心激烈的冲突 , 终于在一天夜里 , 化身真理出现在王阳明的心中 。
一声大笑划破夜空 , 是的 , 他悟道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认真生活的心境
- 换一种思维,换一种人生
- 本文转自:河南法制报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生命的价值 人活着的意义是明白人生,回到快乐的人生彼岸
- 山岳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点点建造未来,就是人生的意义
- 人生有时很短,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一天得到你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