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擎|刘擎:思考无用的问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三 )


每个人都是经过这样的事件成长起来的 。 我们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自我” 。
这个“自我”是复杂的 , 我们要把它整合起来 。
第二 , 在每个时刻 , 人有不同面向 。
柏拉图认为:人有理性、意志 , 还有欲望 。 我们每个人在做不同事情的时候 , 不同的欲望发生冲撞 , 最后做出选择 。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经历“理想主义澎湃的夜晚”和“现实主义觉醒的清晨” 。
我们经常对刚过去的两个小时荒度而后悔 , 觉得应该怎样做才更好 。 我们经常在年初立下flag , 但往往没去看去年flag的完成情况 。
不是说放纵的“自我”更为真实 , 或者应该坚持自律的“自我” 。
我们有繁多复杂的历史性的过往 , 在当下的此刻也有不同的面向——在学校 , 我们有师生、同学关系;在工作场合 , 我们有上级、同事;在家庭中 , 我们既是儿女、又是父母 。 我们有多重身份和多重面向 。
那什么才是真实的“自我”呢?
4.真实的自我——“我的故事”
在各种关于“自我”的理论中 , 比较吸引人的是“叙事性的‘自我’”(narrative identity) , 你能讲出一个关于自己的相对完整的故事 。
如果你忠实于自己 , 了解自己 , 你就能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 。 那些千变万化的过去 , 仍然是你的一部分 。
过去的一次工作和一次恋爱 , 可能会在未来的不同时刻 , 在你身上产生不同的意义 。 你的故事是可以重新编辑修改的 。
在某个时刻 , 有一段“素材”被废弃了 。 但后来某个时刻 , 你会觉得这段素材很好 , 就把它重新拿来编辑 。
这不仅事关一个真实完整的“自我” , 而且事关人生意义 , 以及什么是丰沛的人生 , 什么是幸福 。
注意 , 这并不是主观主义的回答 。 当所有人都觉得你的故事没有意义的时候 , 你还觉得很好 , 很有意义 , 这很难做到;你还是会在乎别人是怎么说的 , 特别是那些对你重要的人 。
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 不仅要让你自己完全信服 , 至少也要让一些对你重要的人信服 。
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 生活并不缺乏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瞬间 , 是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敏感性 。
5.求同存异——选择与改变
人是有自主性的 , 否则我们就是“决定论”式的人 。 人的努力也是可为的 , 并且努力需要观念来指引 。
即使现在的工作压力特别大、竞争特别激烈 , 现实环境还不能快速转变 , 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 , 不被这个世界的结构左右 。
有一位音乐老师 , 曾在清华大学做音乐通识教育 , 一两年就离开了 。
后来 , 他在北京郊区过极简的生活 , 每周教一两次钢琴课 。 他觉得把钢琴弹到最好 , 生活可以很简单 。
这样极端的生活 , 他居然存活下来了 。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使在现在结构性的压力下 , 在世界规则如此繁复的情况下 , 仍然有人可以践行不同的、另类的生活方式 。
我们在单位、在公司、在体制里 , 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选择 。
它肯定是困难的 , 首先需要得到自己的支持 , 也需要周围重要的伙伴对你支持 。 你要给自己一些信心 , 你还要有一个独立于现在特别主流的流行的评价模式 。
这很重要 。 而哲学思考可以帮助你 , 并建立不同于主流的支配性标准 。
三、对话——哲学的现实意义
1.选择的沉重负担
很多时候 , 我们都会面临各种选择 , 例如选择会计学的硕博连读 , 还是更喜爱的哲学 。
你想成为什么 , 其实有很多束缚 。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身体有残障 , 去当运动员就会非常为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