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跟拍三个孩子的三种人生:没有伞的孩子,真的要学会努力奔跑
文|米粒妈
有一部纪录片 , 让米粒妈特别感慨 。 如果不是米粒姥爷当年努力考出大山 , 我现在估计就是山沟里的“翠花” 。
所以有关原生家庭话题的片子 , 我都特别关注 。 这部片对我触动很大 , 片中讲了三个孩子的故事 , 在他们的身上 , 你一定能反思自己的教育 。
这部片子叫《出路》 , 一共只有3集 , 不长 , 但是讲的是三种人生 。 这三种人生涵盖了几乎我们每个人的处境 , 我真的是狠狠共情了 。
文章图片
片子跟踪拍摄的是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 , 历时六年 , 几乎看尽了他们每个人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
他们是甘肃偏远山区的女孩马百娟、湖北复读了三次 , 一心想要考上一个二本的男孩徐佳、和北京家境优渥的17岁女孩袁晗寒 。
看完这部片我脑中不断重复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 , 有人出生在罗马 。
文章图片
三个孩子 , 三种人生
第一个孩子叫马百娟 , 她12岁 , 生活在甘肃一个非常偏远的山村里 。 就是这种画风的:
文章图片
每天只有漫天的黄沙和崎岖的山路 , 下地干活、喂猪 , 过着贫瘠的生活 。
她所在的村子只有一所小学 , 而且其实根本称不上是小学 。 老师只是一个多认识几个字的农民 , 学校里只有几个孩子 , 拼凑成了一年级和二年级 。
老师的普通话也不标准 , 马百娟用浓重乡音读的课文 , 始终作为故事的旁白 。 她背着书包 , 走在黄沙漫天的乡间小路上的时候 , 干净的笑容特别令人动容 。
文章图片
那天她去小卖铺买了两个本、一支笔 , 然后就乐得嘴都合不上 , 满足得心里要溢出蜜来 。
她有个很大很大的梦想 , 希望自己能去遥远的北京读大学 , 然后找一份能赚好多钱的工作 。 至少每个月要赚1000块钱吧 , 那样就可以给家里买面 , 买水……
文章图片
但是这个愿望对她来说 , 太难实现了 。
第二个孩子是19岁的徐佳 , 他生活在湖北的一个小镇上 , 父亲是农民工 , 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能上大学 , 直到他去世 , 这成了他的遗愿 。
比起马百娟 , 徐佳的生活环境要优越了一个层级 。 但是作为小镇青年 , 他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非常大 。
文章图片
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 考上大学 , 他复读了三年了 。 他一度压力大到根本无法安静下来做题 , 情绪崩溃到想轻生 。
他所承受的压力 , 还有向上拼搏的内动力 , 一定是大多数生在城市的孩子难以共情的 , 比如袁晗寒 。
袁晗寒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大妞 , 她17岁的时候从人人向往的殿堂级美术学校央美附中辍学回家了 。
文章图片
人人挤破头都挤不进去的央美附中 , 她可以随随便便放弃 。 辍学后 , 她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价值 , 寻找生活的意义 , 每天都觉得很无聊 。
她有纹身 , 每天看电影 , 却依然总是打着哈欠 , 觉得想找到更多好玩的事儿才行 。
她身上有浓厚的艺术气息 , 喜欢画画 , 追求浪漫 。 优渥的家境使她整个人的气质都是慵懒松弛的 。
文章图片
寻找出路的方式
马百娟从山村里的小学毕业 , 一家人来到宁夏生活 。 从偏远的山区来到了村镇 , 她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就已经提升了一个台阶 , 但是离实现自己的理想依然有着太远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