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小伙“背疯娘上学”,后拒绝55万年薪:我不需要同情( 四 )


对于这些“坏学生” , 刘秀祥很有耐心 。
他之所以回家乡 , 就是为了让其他迷茫的孩子重拾学习的信心 。
除了平等地交流、家访 , 刘秀祥还带着学生们去参观了自己中学时住的地方 , 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 以自己作为例子去鼓励他们 。
2020年的时候 , 北京有一档节目采访过刘秀祥 。 采访时 , 刘秀祥放出了一段将近20分钟的音频 , 里面是他跟学生之间的对话 , 他在给学生讲他自己的人生故事 。
节目中 , 刘秀祥骑着摩托车 , 循环播放着自己的故事 , 脸色淡然而轻松 。
2008年,贵州小伙“背疯娘上学”,后拒绝55万年薪:我不需要同情
文章图片
刘秀祥骑着摩托车
那段时间 , 刘秀祥踏遍了附近的各个县镇 , 连摩托车都骑坏了8辆 。
不仅如此 , 面对家境困难的学生 , 刘秀祥还会自掏腰包资助他们学习 。
钱用完了 , 他就去借钱 。
但还钱的速度往往赶不上花的速度 。
久而久之 , 他有了一个“刘老师像乞丐到处乞讨’的名声 。
除此之外 , 刘秀祥还到处去学校做演讲 , 讲述自己的故事 , 动员学生学习的决心 。 这些是不收钱的 , 条件是学校方面至少要资助他的两位学生 。
就这样 , 刘秀祥在全国巡回演讲了1000多场 。
2008年,贵州小伙“背疯娘上学”,后拒绝55万年薪:我不需要同情
文章图片
刘秀祥和学生
虽然十分辛苦 , 但效果也很显著 。
2012年 , 当地每年上大学的学生只有70多人 , 但到了2020年 , 却有1270名学生考上大学 。 而在这1200多人中 , 站着1200个家庭 。 他们中的很多人 , 都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
这种引领和榜样作用 , 远远超过1200人 。
后来这些人中 , 有不少人选择回到家乡 , 参与家乡建设 。
小结:
刘秀祥时常讲:
“努力读书走出大山 , 不是为了逃离大山 , 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 , 反哺大山 。 当年想尽一切办法 , 说要走出去 , 是为了摆脱贫困 , 但并不是说要摆脱贫困的家乡 。 而是要做一种躬身入局者 , 然后去作为其中的一员 , 去参与和建设 , 家乡才能发生改变 。 ”
有人曾问刘秀祥:是否后悔当初拒绝那份年薪55万的工作 。
面对疑惑 , 刘秀祥笑了笑 , 坚定地表示:如果重新选择 , 他的选择只会更加坚定 。
2008年,贵州小伙“背疯娘上学”,后拒绝55万年薪:我不需要同情
文章图片
刘秀祥
一路走来 , 刘秀祥最想感谢的人是母亲 。
一是感谢她给了自己生命;二是感谢母亲的一路相伴 , 这是他最坚定的精神动力 。
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地势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
这句话 , 说的就是刘秀祥这样的人吧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