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用5年为3000名老人拍遗照:满脸皱纹、缺颗牙、少只眼睛,他们仍在笑( 三 )


没有孩子上不起学 , 但没有孩子愿意在山里的学校上学 。 有能力的年轻人 , 都带着孩子进城了 。 一个很漂亮的校园里面 , 可能只有20-30个孩子 , 最多的学校能有100多个孩子 。
留守儿童也一直是杨鑫和团队帮扶的对象 。 他们做过的项目有很多:“留守清洁包”、“袜子去哪了”、“彩虹小课堂”、“彩虹电影院”以及每年都有的“六一心愿单” 。
女记者用5年为3000名老人拍遗照:满脸皱纹、缺颗牙、少只眼睛,他们仍在笑
文章图片
筹款不易 , 作为一家公益中心的负责人 , 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是我的能力不够 , 拍的老人太少了 , 少得很 。 ”其他地方的人联系她拍遗照 , 她委婉拒绝了 。
项目资金有限 , 她顾及不来那么庞大的数量 。 对方理所当然地指责她:有啥不能来的 , 不都是免费的吗?但这些人 , 却可能连一次项目筹款都没有参与过 。
今天的杨鑫 , 依然在为筹款发愁 。 不管接受多少媒体采访 , 甚至出现在2022年的作文素材里 , 对于基层公益本身 , 并没有太大实质性的帮助 。 在拉不来筹款的深夜 , 她只能独自默默承受焦虑 。
女记者用5年为3000名老人拍遗照:满脸皱纹、缺颗牙、少只眼睛,他们仍在笑
文章图片
她知道一代代年轻人终将走出大山 , 去县城、省城、一线城市 , 最终洗掉有关农村的一切痕迹 。 而她选择回到山里 , 回到农村中去 。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温暖 , 给予我们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 ”时代的脚步很快 , 在我们行色匆匆的过程中 , 或许会顾不上沿途的风景 。 有的人在行进时脱离了队伍 , 我们不妨也回头看看 , 拉他们一把 , 再继续前行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