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包袱,扔了会怎样( 四 )

文章图片
郑执的童年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匮乏 。 /《如父如子》剧照
郑执休学回家 , 陪父亲走完生命里最后的日子 。 这段时间 , 父子二人打开了多年的心结 , 彼此袒露心声 。 那一个月他们聊的天 , 比之前20多年相处过程中讲过的话都要多 。
郑执慢慢理解了父亲 , 发现他只是不爱表达 。
在父亲去世三天后 , 他从父亲发小那里听到一段往事 。 当年郑执考上香港的大学 , 登在本地报纸头条后 , 父亲约一帮朋友吃饭 , 席间难掩骄傲 , 提到儿子的大学 , 他总会适时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报纸 , 拿给全桌人传阅 。 父亲一直以他为荣 。
父亲离世后 , 郑执留在家中照顾母亲一年 , 随后回到学校 , 靠贷款完成了学业 。 在那段晦暗的岁月里 , 郑执开始大量喝酒 , 喝不起好的 , 就喝劣质酒 , 而且逢喝必醉 , 最终他喝进了医院 。
后来 , 他以父亲为原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 , 后来被一家影视公司买走版权 , 那笔钱不多不少 , 刚刚够他还清所有欠款 。

文章图片
郑执慢慢理解了父亲 , 发现他只是不爱表达 。 /《如父如子》剧照
多年之后 , 这些经历与过往 , 全都被郑执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出来 。 无论台前演讲 , 抑或面对采访 , 郑执都在试图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沉重 , 他说:“你可以把这些看成是我语言上的一种表演 。 ”
郑执不是那种会拉着你吐苦水的人 , 相反 , 他会端起酒杯 , 像很多电影中的场景一样 , 笑着说:都过去了 , 来 , 我提一杯 , 都在酒里了 。
郑执不认为自己的经历配称作苦难 , 他说:“只能说那些年我被经济条件拖住了后腿 ,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 我见识过真的苦难 , 在真正的苦难面前 , 我的这些经历算不得什么 , 我没有权叫苦 。 ”
过了某个时间节点 , 郑执发觉自己想要寻求的酒后放松的感觉没有了 , 反而要经常担心身体的健康 , 索性便戒了酒 。
“我不知道人类的快乐是不是相通的 , 但痛苦肯定是不相通的 。 好在我从事的职业能帮忙安置过往 , 我可以在书写中完成治愈 , 即便不能治愈 , 也能变成一个问题抛出去 。 ”

文章图片
郑执喜欢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沉重 。 /受访者
没添麻烦就好
在小说《森中有林》中 , 郑执曾这样描述男主人公的性格:“吕新开嫌跟同事搭话麻烦 , 平时坐班车 , 不管困不困他都装睡 , 没别的 , 就是懒 , 懒得记那么多人名 。 ”
生活中 , 郑执呈现出与小说人物截然相反的一面 , 特别是近几年做编剧之后 , 他会尽力记住合作中所有人的名字 。
但郑执确实有“社交懒惰症” , 他也曾在微博调侃自己是“社懒” 。 戒酒之前 , 他尚能出门喝酒社交一番 。 戒酒之后 , 出门的理由又少一个 , 天天在家搞创作 , 生活状态难免变得封闭 。
幸好剧本创作能满足他的社交需求 , “我本人并不排斥社交 , 也能找到社交的乐趣 , 就是比较懒 。 现在写剧本最大的乐趣就在于社交 , 能跟很多人面对面地沟通 , 特别有意思 。 ”
最近几年 , 郑执的几部作品被陆续搬上大银幕 , 都是他亲自担任编剧 。 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写小说的时间 , 他正在尽力平衡创作与编剧的工作 。
小说和影视虽然有很高的亲缘性 , 但终究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 对郑执而言 , 写小说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 , 自己单打独斗 , 甚至可以一意孤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个地方越大越有福?其实这2点才是福气的象征,快看有你家娃没
- 爷爷找的“新老伴”,和我爸爸争财产,老年人的爱情,总是犯糊涂
- 女性气色好,多吃的好食物,美容养颜、活血益气,身体更好了
- 宝宝爱穿家长的鞋和衣服,享受乐趣的同时别忽略了这几点
- 结婚|心理学:为什么男生不愿意跟“长得好看”的女生结婚?
- 女性预防衰老,常吃的好食物,美容养颜、增强体质,肌肤更细腻了
- 秋天女性都爱美,适合吃的好食物,排毒养颜、抗衰老,营养又瘦身
- 交广会客厅|指挥台上的战“疫”夫妻
- 成熟的女人看着更美了,“黑寡妇”穿抹胸上衣太迷人,不遮不行
- 有国民媳妇之称的她,婚后就不再拍戏,女儿6岁了才举行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