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2170:不孝顺的孩子小时候有这4个特征,望你家孩子都没有( 二 )
否则等孩子已经沉迷上瘾再加阻拦 , 孩子自然会抗拒 。
第三 , 父母日常以身作则 , 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
父母如果经常玩手机 , 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
最后一点很重要的是 , 父母也不能偷懒 , 想要孩子听话 , 不是坐那发号施令 。
或者是孩子不听 , 就开始动辄吼骂 。
父母可以多激发孩子的兴趣 , 比如多带孩子出去玩 , 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新鲜的事与物 。
引导孩子去感受、去体验 , 让孩子明白这世界上还有更多比游戏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 换回孩子沉迷游戏的时间 。

文章图片
暴力解决问题
在热播剧《少年派2》里 , 有这么一幕:
5岁小女孩田馨在学校跟同学发生冲突 , 没有告诉老师 , 反而是把同学揍了一顿 。
当妈妈问道:“为什么要打人?”
田馨表示:“是他先撞到我的 , 是他不对 。 ”
妈妈耐心劝解道:“可是打人也是不对的 。 ”
面对妈妈的责问 , 田馨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 , 反而大声说道:“可妈妈不对时 , 爸爸也是打人 , 为什么我就不可以?”
因为长期目睹爸爸的暴力行为 , 孩子也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
更讽刺的是 , 在妈妈被打时 , 她没有心疼妈妈 , 甚至还觉得妈妈被打肯定是因为不对 。
父母若动不动就是暴力来解决问题 , 孩子的三观也会开始走向偏峰 。
心理咨询师表示: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力 , 只能模仿父母 。
而他模仿的 , 往往是看起来更强势的一方 。
孩子 , 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影射着父母的行为 。
那些动不动就暴力相向的孩子 , 其实很大程度都是父母带来的 。
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 , 我们先要反思自己 , 是不是为孩子提供了不好的模仿样板 , 如果是 , 请尽快修正 。
更令人悲哀的是 , 喜欢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 。
14岁男孩 , 在书店里大声朗读英语 , 书店工作人员礼貌提醒小声点 。
结果男孩却大怒 , 用手指着对方鼻子大骂道:“信不信我抽你!”
遇到一点问题 , 就想要用暴力去解决?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举动 , 其实从男孩的父母身上 , 可以窥见 。
面对男孩如此猖狂的行为 , 男孩家司空见惯地对工作人员说:“你忙你的就行 , 你别搭理他 , 他还是个孩子!”
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人性具有攻击性行为 , 是与生俱来的 。 ”
而相关研究也表明 , 90%以上的孩子都存在攻击的倾向 。
孩子间的小打小闹 , 如果小时候父母不管不教 , 没有正确引导 。
等孩子长大了很有可能发展出恶性事件 , 在社会上翻大跟头 。
作为父母 , 面对孩子喜欢暴力解决问题时 , 首先不要以暴制暴示范错误操作 。
同时 , 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 , 并教会他冷静处理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际关系差
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有这么一幕:
女孩悠悠 , 在家是小霸王 , 和弟弟关系特别差 。
在学校 , 没有任何朋友 。
学校举办活动时 , 大家都是一群人 , 而她只能一个人坐在旁边 。
之所以人际关系那么差的原因是 , 小女孩在学校总是欺负同学 , 一点小事不开心就会把同学打得鼻青脸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王源与游戏的种种联系,不仅认识游戏公司老大,还是专业选手水平
- 学生学习的小老师,家长辅导的小帮手——作业帮AI学习桌
- 【战疫有我 共卫筑城】乌当公安坚持疫情防控与服务群众两不误
- 射雕:丘处机与黑风双煞谁的武功更强?
- 119平简约风三居打通次卧与主卧做成衣帽间,是每个女人都想要的
- 想帮孩子战胜“开学综合征” 家长不妨提前做好这些规划
- “8万元班费”闹剧,是少数“土豪家长”把持家委会惹的祸
- 内马尔踢疯了!9场独造18球,与姆巴佩争老大,有望首夺金球奖!
- 8点钟到校成为历史?新的上学时间九月执行,家长:又出新难题
- 苏州一小学家委会成员曝光,家长身份非富即贵,网友直呼惹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