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比原创还火?数字营销时代,互联网“借鉴”之风还有救吗?( 二 )


2000年代初 , 乔纳森·贝利创办了一个哥特文学博客 , 专门发布自己的诗歌和小说 。 在一位读者告诉他另一个博客正在盗用他的作品之后 , 他进行了一些深入调查 , 发现各大网站上有数百人将他的作品重新发布并标榜原创 。
他说:“尽管我在那些其他网站上从来没有创建账户 , 但我却还是在那里赢了很多比赛 。 ”在过去的十年里 , 他创建了一个新的博客 , 名为《今日剽窃》 , 专门调查一些与剽窃相关的热门事件 , 并为作品遭到剽窃的读者提供一些建议 。
他认为互联网剽窃主要有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 当时人们互相窃取对方的作品 , 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不一定是为了盈利 。
第二个阶段是在21世纪中期 , 搜索引擎的优化和普及让人们可以通过在网站搜索关键字 , 从而拼凑成自己的作品来牟利 。 贝利解释道:“但当谷歌开始限制一些低质量内容时 , 这种剽窃行为就销声匿迹了 。 ”
第三个阶段就是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在 , 在社交媒体上 , 各用户力图发布最吸引眼球的内容 , 希望以此获得广告收入或与品牌方达成合作 。
|抄袭比原创还火?数字营销时代,互联网“借鉴”之风还有救吗?
本文图片

03
迎合算法与剽窃侵权之间存在界限
一些剽窃者辩称 , 社交媒体平台实际上就希望用户互相剽窃创意 。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黑人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菲兹解释道:“Tiktok和YouTube等短视频网站的工作是让大众创造流行趋势 , 同时让其他人遵循效仿 。 但是 , 在为追随潮流而效仿别人的做法与将这一做法标榜原创之间有一道细微的界限 。 ”
至于谁剽窃了谁往往是一个复杂且难以解决的问题 , 尤其是当人们生活在如此多变的数字空间中时 , 很多剽窃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剽窃 。 他们不知道自己谈论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发现了 。
因此人们常常看到 , Tiktok上爆火的一个舞蹈或音频在网上流传甚广 , 而很多人不知道原始创作者是谁 , 就将其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
虽然检测剽窃的技术有所改进 , 但一些人通过改变原创的形式进行剽窃:将书面文字变成视频、将博客内容编撰成书 , 这种“改头换面”式的剽窃则更难以根除 。
|抄袭比原创还火?数字营销时代,互联网“借鉴”之风还有救吗?
本文图片

英国采访人员克里斯·斯托克尔·沃克说:“每个人都想找一个副业赚取额外收入 , 如今就有一种简单的赚钱方式 , 那就是短视频创作 。 ”克里斯也曾遭遇过剽窃 , 他感到自己遭到了利用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这种感觉确实很痛苦 。 你会想 , 为什么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一个故事或一本书 , 结果另一个人不费吹灰之力 , 从中挑选了最好的片段 , 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 , 还获得了所有的荣誉?那我做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因此 , 有专家认为 , 要想彻底整治剽窃现象 , 关键需要在文化上转变 , 改变人们的观念 , 而不是依赖数据系统来告知我们自己的创意什么时候被盗 。 贝利说:“我们必须团结起来 , 共同应对剽窃成风的社会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