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恋物瘾”三箭齐发
儿童教育家认为 , 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 , 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 , 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 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 。具体方法 , 你可参照以下内容进行尝试:
1、平时多拥抱孩子 , 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 , 以解其“皮肤饥饿” 。注意拥抱和拍抚不是奖赏 , 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 。拥抱应该是日常的、无条件的 , 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 , 也可以拥抱他 , 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无声的和解方式 。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 , 有我呢;失败了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 , 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 , 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 。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暗 , 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 , 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 , 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 , 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 , 开亮一盏小灯 , 等孩子睡着再离开 , 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 , 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 , 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 , 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某样东西“专情” 。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 , 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 , 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这是无生命的物质 , 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
意识到这些 , 就有利于帮助他们走出与“恋物”相守的封闭天地 , 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阳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家长手记:不必“一切为了孩子”
- 孩子与父母的“战争”真的不能避免
- 悲,只有1.5%孩子崇拜父母
- 6岁以下孩子动作发育规律
- 孩子绅士、淑女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 家长忙碌脾气躁孩子易孤独症
- 送孩子礼物,你开条件吗
- 如何做到“与孩子一起成长”
- 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害怕对象
- 你是否打造了说谎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