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长大后 她终于可以去做自己( 四 )


刘娜:我少年不赞同母亲的一些评价和攻击 , 但我不敢和她反抗 。 这可能是自卑穷孩子共有的暗伤:没有叛逆期 。 因为害怕冲撞父母和表达自我 , 会被视为不孝顺 , 或者让大人伤心 , 所以学会了掩盖自己的情绪 。 时间长了 , 自我攻击就特别厉害 。 这也是听话孩子心理问题比较多的原因之一 。
后来我长大后 , 觉得自己内心想的 , 和说的做的 , 很多时候不一致 。 口是心非的根本问题 , 是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 我去读了心理学 , 从源头上认识自己 , 完成自我救赎 。
我38岁辞职 , 并换了一座城市生活 , 这可以理解为中年叛逆——少年没有叛逆的 , 中年得以实现 , 目的就是实现“我的人生我说了算”的掌控感 。
王艳:父亲在55岁时突然离开了我们 , 在我刚刚而立之年还未对生离死别有过任何思想准备的年龄 。 那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 过了两年 , 舅舅为母亲张罗了一位伯伯 , 他也是现在一直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人 。 那时我们还不能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 , 我想母亲也是 。 所以心里很是别扭 , 也跟母亲有过不愉快甚至赌气 。 但步入成年的我也很快理解了父亲离世给母亲带来的情感空白和无法排遣的孤独 , 后来我们也和伯伯相处得很好 , 多年过去也亲如家人 。
陆请推荐一部描写母亲、母爱或者母子(女)关系的书籍或影视作品 , 您推荐的理由是?
李小萌:我更愿意推荐和妈妈、和女儿可以共同去看的电影 , 未必一定是围绕着母爱 , 比如我跟我女儿非常喜欢看《冰雪奇缘》《海洋奇缘》 , 讨论这里的女性角色 , 公主们打破了白雪公主、灰姑娘那种等待爱情或者男人救赎的旧故事模式 , 成为真正的主宰 , 寻找真实的自己 , 有责任感 , 敢承担 。 我希望向孩子描绘一个女生多重的侧面 , 不一定要成为贤妻良母 , 或者独当一面 , 她应该知道 , 选择很多 , 但要适合自己 。
刘娜:我推荐《特别狠心特别爱》 , 作者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沙拉 。 她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反差 , 和每个妈妈分享如何做自己 , 如何教育孩子 。
王艳:史铁生《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 每次读来都会落泪 。 史铁生写的是母亲离世后他的遗憾悔恨 。 我希望年轻的朋友都能读一读 , 希望我们能学会理解父母 , 和他们和平友好相处 。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爱你、从不会嫌弃你的人一定是你的父母 。 趁他们健在时健康时做他们的朋友吧 , 在他们生病时陪伴安慰 , 在他们唠叨时去感受溢满的爱 。
柒当母亲日渐变老 , 您最担心她哪些方面 , 您是如何参与母亲的晚年生活的?如果还来得及 , 您有没有特别想和母亲一起做的事?
李小萌:妈妈一直跟我一起生活 , 我关心她的健康 , 做好节假日的安排 。 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我女儿降生 , 我父母是多么欣喜 。 因为那种对生命的热爱 , 他们更有动力选择让自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 以前我要是鼓励父母秋冬去打流感疫苗 , 他们根本不打 , 说不愿意或者担心副作用 。 自从我女儿降生 , 现在到了秋冬 , 不用我说 , 他们自己就去打流感疫苗了 , 日常也注意锻炼和饮食健康 。 这都是小生命带给他们的滋养 。 如果有条件 , 也不是特别违背自己的意愿 , 有一个小生命的延续 , 全家会得到惊喜 。
刘娜:我的父母都是农民 , 没有退休工资 。 我经济条件好起来后 , 每个月在固定时间给他们“发工资” , 让他们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 , 精神上也开阔起来 。 疫情暴发前 , 我曾想带他们看祖国的山水 , 因为他们极少出门 , 现在很难成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