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里讲到:
“罪莫大于可欲 , 祸莫大于不知足 , 咎莫大于欲得 。
故知足之足 , 常足 。 ”
要想获取满足的唯一方法 , 就是知足 。
喜欢贪婪的人 , 习惯贪婪的人 , 最终只会让自己失去得更多 。
1981年 , 詹姆士·托宾的“投资组合理论”使他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 这个理论的落脚点就是: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 。
这个理论同样在告诉我们 , 那些骨子里就喜欢什么都放在“篮子里” , 越多越好 , 而且不懂变通 , 贪婪地想要将一切都保存完备时 , 往往就是酿造危机的时候 。
这类人通常也会因为自己一时无法得到满足的心态 , 从而在现实生活里过得很焦虑 , 很劳累 , 生怕自己“篮子”的东西不安全 。
贪婪者不知足 , 贪得无厌 , 也始终不会回头 。
最终 , 否极泰来 , 事与愿违 , 酿造悲剧 。
1:贪婪者 , 不懂快乐
一个人内心里的快乐 , 很多时候不在于在外界赚取了多少宝贵的东西 , 而在于内心里真正感受到了快乐的存在 。
这种由心感受的快乐和幸福 , 说到底就是你的心灵是否足够的强大和知足 。
知足者 , 每一天都可以笑容满面 , 贪婪者 , 每一日都可能忧心忡忡 。
有人说:真正的富有 , 不在于你当下拥有了最多的东西 , 而在于成为一个需求最少的人 。
我们会发现 , 当我们对很多事情不再抱有执念 , 也并不觉得一定拥有了某些东西才能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的时候 。
这个时候的我们就会发现 , 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快乐”的外墙里一直追寻着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 。
一心在“心灵”之外去追寻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 , 却忘记了打开心门 , 找到自己本来就拥有的东西 。
这样的人生 , 未免过得太失败了 。
因此 , 富足、快乐、幸福 , 这些精神上的体验 , 终究讲的是一种心态 , 而无关于自己的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 。
德国作家冯塔纳曾说:
“幸福有它的两重性:一方面在于福至心灵 , 时来运至 。
另一方面 , 也是最实际的方面 , 就是知足常乐地安度日常生活 , 这也就是说 , 头脑清醒 , 不干蠢事 。 ”
可是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 也不懂得如何做才能快乐的人 , 他们从来不会扪心自问一下 , 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 又或者说他们一直都无法做到知足常乐地生活 。
从前有个富翁 , 在一个凉爽的清晨里 , 独自散步到海边 。
海边上 , 看到一个正在钓鱼、满头白发的老头 , 富翁驻足看了良久 , 每一次看到老头钓上来的都是小鱼 , 脸上甚是满足 。
于是 , 富翁出于好心地走到老头面前 , 说:“我看那边都是一些大鱼 , 而您这边都是些小鱼 , 为什么您不去那边钓呢?”
只见老头听后 , 微笑着 , 非常随意地答了一句:“因为我在这钓的鱼是用来做早餐的 。 ”
富翁顿时明白了:老头虽然知道哪里有大鱼可以钓 , 但问题是钓到了又怎么样呢?自己用不着 , 而且也不能用来做早餐 , 那这样的话 , 辛辛苦苦去钓一些对于自己来说没必要的鱼 , 岂不是自寻没劲吗?
很多人的痛苦 , 根源就在这里 , 老是将注意力放在一些别的事物上 , 然后又得到一些对于自己来说根本没有用的东西 。
然后 , 还要自己花很多的心思去处理这些麻烦 , 这不正是贪婪的人一直都喜欢做的事情吗?
本文图片
所以 , 贪婪成性的人 , 又如何能够获得快乐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情绪|心路(好文)
- |人到中年:学会稳住(深度好文)
- 爱情|一天,一年,一生(好文)
- |厚道之人,必有厚道之福(深度好文)
- 修身|修正自己(好文收藏)
- 曾国藩|一个人强大的表现:做到自律(好文分享)
- |《婚途有坑》近期必追好文,越看越上头
- 于人|一个人开始走出低谷的表现:自渡(深度好文)
- 孤独|一个人失败的表现:浮躁(深度好文)
- 夜分享丨从现在起,停止做这几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