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机构创始人:曾在工厂流水线用青春汗水和骨肉分离,换来工资不到三百元( 二 )


这期间也承担了非常多的社会压力 。 有朋友直接说我“只管生不管养” , 亲戚也有劝我回家照顾孩子的:“你还不回来照顾女儿 , 你看她的小手小脸都生冻疮了!" 。 我回应:“生冻疮是天气太冷了 。 奶奶照顾得那么好 , 还生冻疮 , 我回去照样也会冻伤 。 ”虽然理直 , 却感觉气并不壮 。 但我觉得没有我的新生 , 就没有她未来好的发展 。
《我是范雨素》里写道“抛弃儿女的母亲都是抱着滴血的心在活” , 这句话刺痛了我 。 我的心早已不再滴血 , 但也从未愈合 。 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 依然存在 , 任何微风一样的刺激 , 都会掀起滔天巨浪般的痛 , 而且一浪接一浪 , 绵绵不绝 。
|公益机构创始人:曾在工厂流水线用青春汗水和骨肉分离,换来工资不到三百元
本文图片
女工话剧《生育纪事》剧照 ,李昊摄影
辞工理由:工厂不适合我
南下的时候是10月份 , 还不算太冷 。 我们一路看着变换的景色 , 开始觉得热 , 随行的人一件一件往下脱衣服 , 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 。
我之前读过一个名叫“安子”的工厂女工写的书 , 叫“青春驿站” , 内容都是工厂女工的各种生活经历 。 我特别想效仿她 , 书写自己和身边工友的故事 。 就想从最底端的流水线做起 , 填了小学毕业 , 顺利成了一名普通流水线工人 。
头两三个月 , 我和工厂的其他工人是有些不一样的 。 当时精力不错 。 早上 , 别人还在睡 , 我就悄悄地起来 , 在工厂区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 , 跑跑跳跳 , 背唐诗宋词 。 晚上 , 我在小本子上记录我观察到的车间状况和事情 。 混熟了的工友会和我开玩笑 , “你不嫌累啊 , 你是不是个卧底作家?” 。
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 , 很快就赶上了加班 , 每天都加班 。 从8个小时 , 到11、12个小时 , 周末也没有了 。 最长的一次 , 一个月只有发工资的那天放了半天假 。 我们都像放风一样 , 像鸟一样飞到小镇上 , 在街道上走 , 看看热闹 。 更多的人去奔邮局 , 把钱寄回老家 。
|公益机构创始人:曾在工厂流水线用青春汗水和骨肉分离,换来工资不到三百元
本文图片
城中村里跳舞的人们 , 丽霞摄影
最艰难的其实是刚进厂 , 从家里带来的钱300多元钱 , 我们一分一分都要计算着花 , 很快就用完了 。 南方的冬天 , 阴冷潮湿逼人 。 我们以为南方暖和 , 带的衣服都不够厚 , 到了大概12月份的时候 , 已经不能御寒 , 稍微有点刮风下雨 , 就冻得瑟瑟发抖 。
在这个工厂过得太痛苦 , 钱也没有挣到多少(第一个月工资300块不到) , 人累得失去了梦想和动力 , 苦闷得很 。 我想离开 , 回家又不甘心 。 最后有个朋友说深圳情况更好些 , 我们想着去深圳看看 。 当时底层员工离开工厂 , 只有“自离” , 就是自己主动离开工厂 , 拿不到最后几个月的工资 。
那么辛苦的血汗钱 , 凭什么不能拿到手?我每天追着班长要辞工书 。 我告诉他:“你只要给了辞工书 , 剩下是我的事情 。 ”最后被我缠得没有办法了 , 给了我辞工书 。 我写的辞工理由是“这个工厂不适合我 , 我要离开 。 ”我真的受够了 , 坚决要离开 , 像离开监狱一样 , 再也不回头 。
|公益机构创始人:曾在工厂流水线用青春汗水和骨肉分离,换来工资不到三百元
本文图片
拾荒老人 , 丽霞摄影
我们很像“花木兰” , 应该被看见
在南方折腾了几年后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我做了一个公益机构的志愿者 , 然后像是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 认为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 也开始关注基层打工群体 。 后来的后来 , 我带着女儿到了北京 , 开了“木兰” , 改变了我和她人生方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