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只想享受婚外甜的人,其实都在逃避这一件事( 二 )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小的自己 , 有的人因为从小被很好地对待 , 所以身心会比较健康、不再需要过度的关心和照料 。
但有些人因为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关爱、没有用规则进行过约束 , 就会一直重复童年时期的需要 。因为TA的「小我」一直没有被疗愈 。
所以 , 一个人在没有疗愈之前 , 是不可能开始真正养育一个孩子的 , 因为养育一个孩子意味着发展自己的「大我」 。
也就是说 , 只有功能完善的自己 , 才能够对自己负责 , 也才能够胜任照顾孩子的责任 。
那么 , 「小我」一直没有被疗愈的人应该怎样成长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
婚姻 只想享受婚外甜的人,其实都在逃避这一件事
文章图片
【婚姻 只想享受婚外甜的人,其实都在逃避这一件事】第一 , 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 , 看看自己对父母是否有依然没释怀的部分 。
上述故事女主和老公从校服到婚纱 , 结婚已经10年 。这一路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回头看一看自己:
为什么夫妻双方都走到了寻找婚外慰藉的这条道路上?是不是有自己未曾觉察过的人生剧本?
为什么自己的心中像是住着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孩?是不是跟父母之间有还没放下的怨恨?
无论如何 , 一定要先完成对自我疗愈的部分 。
第二 , 母亲的胜任力以及经营关系的能力 。
两个人能够结婚长达10年的时间 , 荆棘遍地都能走过来了 , 我想不会因为一个弟弟或者哥哥就这么简简单单地放下这段关系 。
因为从提问的描述中 , 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的事情交替出现过很多次 , 但两个人还是在一起 , 这说明两个人有一种挺大的“在一起”动力 。
既然有这样的动力 , 就更应该花时间精力培养经营关系的能力 , 在关系中被彼此疗愈 , 在关系中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母亲 。
婚姻 只想享受婚外甜的人,其实都在逃避这一件事
文章图片
第三 , 不管是自学还是寻求心理咨询 , 终究还是要让自己有所成长 。
传统心理咨询强调“怎么树立边界”、“怎么建立规则” , 我最近对此越来越有一种不同的感触:
上述故事如果放在几年前的 , 我可能会说“你们直接建立一段开放式关系就好了 , 双方把规则约定好就可以了” , 但在今天的我看来 , 完全不是这样的 。
我发现传统的心理学 , 尤其是欧美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 , 处理我们文化背景下的案例时有些部分是水土不服的 。
因为上述问题 , 本质上不是一个边界的问题、规则的问题 , 而是“学会怎么做人”的问题 。
“做人”这个词可能有点虚 , 大家可以理解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要怎么活下来、活得好?
好比上述故事 , 俩人从校服到婚纱是值得珍惜的 。结合我们使命心理学的人生三个维度 , 第一维度活下来、第二维度活得好、第三维度活明白 , 俩人现在应该学会怎么更好地共存下来、怎么一起把生活经营得更好、从活下来进阶到活得好 。
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觉得只要双方设定适当的规则 , 就可以去完成无穷无尽的挑战 。因为一次又一次对关系的挑战和冲击 , 本质上不会让关系走到更好的地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