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四 )


但,也仅此而已 。
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文章图片
28岁等于什么?
阿佳的自述就到这里了 。
其实整段采访,阿佳都表现得非常乐观开朗,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抱怨和悲伤,但失落和遗憾是显而易见的 。
她也在努力地让自己从这段婚姻中感受到幸福 。
有个细节她姐印象深刻 。
当她描述老公的一些情况时,她姐随机说了一句“那是一个挺生活化的男性啊” 。
她随即特别开心地问:“真的吗?你快多夸夸他,好让我觉得选对了 。”
她笑着问我的那一刻,我真的特别心疼她 。
走入一段没有回头路、也不允许有回头路的人生时,自我合理化大概是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方法了 。
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文章图片
而这一切的起源,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急 。
急着赶在28岁完成任务 。
不是非要28岁前结婚,而是不能触碰30岁的“死期” 。
如果说30岁是“死期”,28岁就是“尊严”和“底线” 。
那“死”的是什么呢?
她姐编辑部有个女生说,姑妈家有个跟她差五岁的表妹 。
姑妈跟她说:“你还不着急,眼看30了,如果有人给咱们家介绍男孩子,就算是跟你同龄,人家也会先选你妹妹,不会选你 。”
甚至还直白地提醒道:“你现在30多结婚再生孩子,顶多生一胎,万一男方想多生孩子,你就更没竞争力了 。”
看,就差把“你子宫不值钱”这几个字宣之于口了 。
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文章图片
30岁不结婚,第一“死”的,就是生育价值 。
是的,大多数人的婚姻必然伴随生育价值的评测,女性的年龄成为无可逃遁的生育量瓶 。
这不仅仅是基层婚姻的矛盾 。
在一线城市,中产阶层甚至是名流望族中更甚,女性“必须”比男性更早迈入婚姻,去争夺所谓的优质生育 。
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文章图片
在这样的生育价值的评测之下,女性的其他都要为之让步 。
没有人关心,她想不想结婚,要不要生孩子,想怎样经营自己的事业 。
她姐写过很多文章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
一个女性她首先是她自己,其次才是女儿、妻子和母亲 。
但微弱的呼喊依然无法抵达所有人,“28岁”依然悬在很多女性的心上 。
戴锦华说:“意识形态的暴力,才是最可怕的 。”
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仍旧是那么狭隘,女性叙事的主流仍建立在婚姻之上 。
仿若没有婚姻,一切成就、光彩都将归于废墟 。
意识形态、社会舆论对女性婚姻观的野蛮消杀,是毒药,也是泡沫 。
我当然知道个体和主流的对抗,需要勇气,更需要过硬的底牌,不是一句坚持住,就可以搀扶起软弱的婚姻观 。
婚姻 她官宣结婚,评论区却都是同情
文章图片
想起之前Ella接受采访时说:“让我现在告诉年轻人,我就告诉她们,你不要急着结婚,30岁以后再说,30岁以后女人会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
这段采访下,不乏那些焦虑的声音: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