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多读书,少内耗,常提升

吴影博士在《盛和塾游学纪事》一书中写:
“大多数人想成功 , 需要技术和思维同步进行 。 ”
空有一身本领 , 却无头脑掌舵 , 遇事往往囿于一己之念 , 最终困于方寸之间 。
经营好你的头脑 , 不断升级你的思维 , 才能逢山开路 , 遇水搭桥 , 扩宽生命疆域 。
01
多读书 , 给大脑充电 。
清朝嘉庆年间 , 礼部尚书姚文田在书房中挂着一副对联: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大意是说 , 世上延绵百年不败落的家族 , 靠的是行善积德 , 天底下最有益处的事 , 还是读书 。
人们常说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 其实它首先改变的是我们的认知 。
认知上去了 , 脚下的道路才能走得笃定自如 , 通过不断阅读给自己的大脑充电 , 是人生路上最低成本的投资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 , 银行家安迪蒙冤入狱 , 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 , 他却依靠阅读和知识 , 为自己赢得了一线生机 。
因为精通金融知识 , 能帮狱警避税理财 , 他拥有了监狱里最难能可贵的自由;
他能够将《圣经》倒背如流 , 因此得到典狱长的青睐 , 从洗衣房调到了图书馆 。
擅长金融学的他 , 在监狱图书馆自学地质学和建筑学 , 计算出通往外部世界隧道的路线 。
在20多年与世隔绝的日子里 , 社会变化翻天覆地 , 安迪却通过阅读 , 始终跟进时代的步伐 。
因为了解最新的户籍政策 , 当他最终逃出生天后 , 他塑造了一个新的身份 , 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阅读 , 帮他叩开了自由之门 , 各学科融会贯通的知识 , 成为他人生路上最坚固的基石 。
作家刘润曾说 , 你在知识链上的位置 , 往往决定你所处的位置 。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 不在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 。
当你博览群书后 , 那些融在骨血里的学识和智慧 , 才是你最硬的后台 。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多读书,少内耗,常提升
文章图片
02
少内耗 , 给大脑减负 。
日本东京大学心理博士吉田正雄做过这么一项实验 。
他邀请了100位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当的志愿者 , 把他们平均分为两组 , 布置了一个相同的任务 。
他对第一组的要求是:全盘考虑事情完成的方法、过程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对第二组的要求是:去做就好 。
最后的实验结果是 , 第一组花费的时间是第二组的两倍 , 然而完成的质量却远远不如第二组 。
吉田正雄从此实验中得出结论:
凡事思虑过度 , 想得太多 , 反而会表现得更差 。
豆瓣上有位网友 , 很想申请晋升公司更高的职位 , 于是去问朋友怎么做比较好 。
朋友结合自己的经验一一详细说明 , 还找了很多资料给他参考 。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 , 当朋友问起他晋升情况 , 他却说 , 自己连申请表都还没开始写 , 朋友问为什么 , 他说还没准备好 。
原来 , 他一直在脑海里预演各种情况:
“如果申请不过怎么办 , 领导会不会觉得我急功近利”;
“如果最后没申请成功 , 同事们会不会笑话我……”
明明什么都还没开始 , 他就消耗了大半的精力 。
如果我们总是把烦恼拿来反复咀嚼 , 而不是着手去解决问题 , 那么烦恼必定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有句谚语说:“空谈 , 水之泡沫;实行 , 金之点滴 。 ”
我们每多在犹疑中花费一分钟 , 就少了一分钟去解决问题 。
行动起来 , 你才会发现所有预设的困难 , 都会在做事的过程中土崩瓦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